古代怎麼食肉,你瞭解過嗎
“無肉不歡”這個詞可以說是肉食愛好者的信條了。現在流行的許多短視頻平臺上湧現出很多專門分享肉類食播的主播,然而專門食果蔬的主播卻很少。對於肉食愛好者來說,就算是聽到肉片在鐵板上烤制發出“滋滋滋”的聲音都會食指大動。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想要一日三餐不食肉,是個很大的難題。然而在人類的歷史上絕大部分時期,想食肉是非常難的事情。即使是當代年輕人的父母輩,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大快朵頤。
食口肉有多難?
在260萬年至250萬年前,地球的氣候發生變化,變得炎熱並且乾燥,此時,茂密的森林萎縮,草原出現,大型的綠色植物變得稀少。在這之前的人類一直靠水果、塊莖等素食爲生,而這時爲了生存,他們開始尋找新的食物。
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距今250萬年的食草動物骨骼,並且發現在這些骨骼上帶有石器切割的痕跡,然而由於當時的人類缺乏工具並且不具備狩獵能力,因此推測遠古人類是直接捕食昆蟲、食用兇猛動物捕食剩下的屍體,或從死亡的動物屍體上切割肉類。
肉類爲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加快了人科動物進化成人的速度。
九百多年以前,隨着人數量的增長,可供狩獵的數量逐漸減少。然而此時人類發現圈養起來的野生動物逐漸溫順,於是人類開始馴服野生動物:羊,豬,牛,馬。同時,人類在馴養家畜時也開始種植小麥、稻米、玉米等糧食作物,產出穩定的糧食。家畜可以消化人類不能消化的植物、人類剩餘的殘渣,將其轉化爲肉。然而糧食的產量大於肉類,當時肉類僅僅是統治者才能享受到的珍饈。
中國人的食肉史
農業社會,牛被用作耕地的勞動力。《禮記·王制》中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這個時候的食肉規矩是這樣的:只有天子纔可以食用豬牛羊三種牲畜,諸侯可以食用牛肉,卿食用羊肉,大夫可以食用豬肉,士可以食用魚肉。而老百姓只能等到五穀豐登時纔可以食用肉。
秦漢,私自屠宰牛會被判處死刑。唐宋,用於肉食的牛隻能是老死或者病死的耕牛。北宋時期,屠宰牛必須向官府報告,否則要處以刑罰。
在這個不許隨意食牛肉的時代,狗肉曾風靡一段時間:在西漢皇陵墓道中出土了大量的“肉狗”,數量遠遠超過了牛羊豬等陶俑殉葬品。
元朝時期,對於“套馬的漢子”來說也並非三餐全食肉,只有在重要節日、接待貴賓時纔會殺羊,百姓們主要以糧食、奶製品爲生。
進入明清時期,豬肉成爲主流,成爲民間的主要肉食。
到了如今 經濟物流都發達起來,我們坐在家裏就可以享受美味的肉類。
國外怎麼食肉?
古代怎麼食肉,你瞭解過嗎說完中國,我們再來看看外國人是怎麼食肉的:以日本爲例,日本的本土只有經過馴化的野豬。進入四世紀,日本從朝鮮引進牛、馬。日本島上多深山、樹木,耕地稀少,人們一年四季靠蔬菜、魚貝爲生。進入公元五世紀,佛教傳入日本,百姓一直認爲:食肉殺生會在死後墮入阿鼻地獄,因此不敢食用肉類。明治維新時期,明治天皇由於日本人身體瘦小,爲強身健體廢除了“禁肉令”,此後的日本以食肉爲時髦。
在我們一直認爲因爲食肉而強大的西方國家,也並不能隨心所欲地食肉:古希臘人只有在祭祀時纔可以食用一些肉類。
中世紀時,政教合一,基督教規定禮拜三、五、六,復活節的前四十天和聖誕節的前三十天都不許食肉,這樣的規定甚至連國王都不得不遵守。
如今,食肉從必須變成了愛好
今天的我們具有種類更加繁多的食物,對能量的需求也不如以前迫切,食肉從生存的必要變成了個人喜好。但是過度食肉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許多健康風險,對我們來說,均衡飲食纔是我們追求的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