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對會得癌?一日三餐如何遠離吃出來的癌症
癌症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其中就包括每天少不了的一日三餐,聽人說,有些癌症就是吃出來的。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兒呢?來聽聽專家的解答
一日三餐與癌症
問: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那飲食到底跟癌症有着怎麼的關係?
田豔濤:食確實是一門學問,享受美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我們也要食得科學、食得健康,才能遠離疾病。遠離燙食 很多人喜歡食物“趁熱食”,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長期食燙食,會對食道黏膜和胃黏膜造成損傷。長期受到高溫的傷害,食道和胃黏膜發生癌變的風險大大增加。少喝高度酒 高度白酒會對食道造成燒灼。這種損傷與燒傷類似,同樣會讓黏膜上皮受到損傷,甚至引發癌變。推行公筷公勺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也有很多餐桌禮儀。幫他人盛湯夾菜本是出於熱情,但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就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本身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如果用自己的筷子給同桌的人夾菜,病菌就會趁機傳播。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胃癌的發病率會升高4倍~6倍。因此,推行公筷公勺勢在必行。即便是在家食飯,也建議使用公筷公勺,每個人最好都有自己的固定餐具。筷子要勤換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使用竹筷子,如果盛放筷子的器具裏邊有積水,或者放在通風不良的地方,長此以往會發生黴變,而黴變產生的黃麴黴素會誘發肝癌。因此,筷子清潔、消毒、防黴很重要,建議每三個月最好更換一次。不食發黴的食物 花生米及其他糧食在儲存時要特別注意防潮,以免黴變。一旦發生黴變就不能再食用,因爲食用被黃麴黴素污染的食物不僅會導致肝功能的損傷,甚至會引發肝癌。少點外賣 外賣食物大多重油重鹽,食材也很難保證新鮮,長期食用肯定對健康不利。此外,外賣食物大多使用塑料餐盒包裝,遇高溫會有有害物質析出。這些都會給胃腸道健康帶來隱患。不嚼檳榔 嚼食檳榔與口腔癌的發生直接相關。檳榔屬於粗纖維食物,易導致口腔黏膜損傷,長期嚼食就會造成口腔黏膜癌變。少食剩菜 每天做飯食飯,難免會有一些剩餘,這些剩飯剩菜到底能不能留着,下一頓接着食呢?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是勤儉節約,這是美德,但是剩飯剩菜最好不食,尤其是被“動”過的。飯菜被唾液污染後,就會加速變質,尤其是蔬菜類,亞硝酸鹽的含量也會急劇上升,不宜再繼續食用,而應果斷丟掉。如果燉的肉菜一頓吃不了,應該提前盛出來,及時放進冰箱,留到下頓再食。及時放入冰箱是爲了避免被細菌污染,而不必等待飯菜完全變涼再放入冰箱。
胃病有時是“情緒病”
問:要遠離癌症,除了要管住嘴,還有哪些生活細節需要特別留意?
田豔濤:在我們生活不注意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些胃部不適的症狀,比如燒心、反酸、打嗝,甚至腹瀉等症狀,我們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什麼不好的生活習慣,最近有沒有什麼煩心事?我們都深有體會,那就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食飯會沒胃口。這是因爲不良情緒會通過神經體液反射,讓胃黏膜分泌一些炎症介質。長期情緒不佳,這些炎症介質就會長期存在,進而造成胃黏膜的糜爛,甚至潰瘍。曾經有一個科學實驗,研究人員將一隻山羊和一匹狼拴在一起,近在咫尺卻夠不到彼此。三個小時之後,研究人員給山羊做胃鏡發現,它的胃黏膜表面瀰漫的全是出血點。在惡狼的虎視眈眈之下,羊的內心極度恐懼,這種不良情緒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就造成了胃黏膜瀰漫性出血。由此可見,一旦胃不舒服,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找藥食,而是先調整生活節奏和情緒。相反的,積極樂觀的情緒對於胃病的治療也大有裨益。臨牀發現,同樣的胃癌分期患者,接受同樣的治療,積極樂觀配合治療的患者,預後要遠遠好於終日鬱鬱寡歡的患者。因此,無論對於預防疾病還是治療疾病,都需要我們有健康的心態、樂觀的情緒,積極面對人生中的困難與遭遇。
如何識別癌症的預警信號
問:身患癌症很不幸,但不幸中的萬幸是早早地發現了。消化道腫瘤在早期會有哪些預警信號呢?
田豔濤:目前中國胃癌患者中大約20%是早期。這些早期患者中,真正有症狀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早期胃癌都是通過體檢發現的。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胃癌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不過,我們可以明確哪些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羣。通過對高危人羣的定期檢查,就可明顯提升早期患者的檢出率。胃癌的高危人羣包括胃潰瘍患者、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長期不良飲食習慣者、胃癌家族史者。建議一般人從40歲開始,每3年~5年做一次胃鏡檢查,高危人羣起始年齡應適當提前,並縮短檢查間隔。此外,燒心、反酸、打嗝、腹瀉、黑便、噁心嘔吐,可能是消化道腫瘤的信號,尤其是伴有體重減輕、嘔血便血等。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胰腺癌被稱爲“癌王”,自然病程僅3個月~6個月,可見其惡性程度之高。患者在早期往往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症狀,等到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是晚期。對於突然出現的血糖升高,我們要高度警惕胰腺腫瘤的可能。此外,長期飲酒者、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癌家族史者,一旦出現腹部甚至背部的疼痛要高度警惕胰腺腫瘤的發生。平時注意避免暴飲暴食,少飲酒,少喝咖啡,對胰腺癌的預防亦有幫助。(本文根據直播內容整理)醫者名片
田豔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病區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專家,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抗癌協會健康科普分會副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胃癌的臨牀及基礎研究,對印戒細胞癌、殘胃癌的診治預防工作研究深入。主持完成多項省部級課題,發表統計源論文百餘篇、SCI 收錄期刊論文十餘篇,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兩項。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精準醫療專業委員會腫瘤代謝與治療專委會(學組)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兼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上消化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擔任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雜誌編委,世界華人消化雜誌和中國醫學前沿雜誌副主編、中國醫刊雜誌專業主編。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中國常見癌症叢書《胃癌》擔任副主編。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