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得痛風,多是生活方式有問題
“我爸得痛風那年,他45歲。我今年痛風發作,25歲……痛風,真的痛瘋了!”這是一位患者說起自己的親身經歷。確實,沒有得過痛風的人,很難對這種疼痛感同身受。國家風溼病數據中心(CRDC)網絡註冊及隨訪研究的階段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痛風的患病率爲1%~3%,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飽受這種疾病的困擾。
年輕人發生痛風,除了遺傳因素,還和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聯繫。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都跟以前大不相同,可能面臨更多的風險因素。
1.高嘌呤飲食:在年輕人的飲食中,海鮮、肉食的比例越來越高,而新鮮蔬菜的比例逐漸下降。
2.飲酒:生活壓力大,社會交往多,應酬推不掉,飲酒變得普遍。
3.肥胖:我國青少年的肥胖比例越來越高。《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4.喝水少:很多人等到口渴了纔想起喝水,每天飲水量不足,導致尿酸排泄減少。不少青少年日常水的攝入以飲料爲主,這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對痛風、糖尿病而言,飲料的危害甚至超過酒精。
5.熬夜:熬夜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內分泌紊亂,新陳代謝失調,免疫因子的生成減少。長期熬夜,人體長期處於疲勞、精神不振、易感冒、易過敏的狀態,血尿酸也會升高。
6.不健康的鍛鍊方式:規律鍛鍊可以降尿酸,但身邊的年輕人,要麼不鍛鍊,要麼偶爾來一次大量運動(尤其是無氧運動),既容易損傷關節,又會引起肌肉損傷、組織分解導致血尿酸升高,升高的尿酸沉積在損傷的關節,容易導致痛風。
我們人體的關節間有軟骨和潤滑液,可以保證骨頭在相互摩擦時正常運動。但得了痛風,關節間便多了很多尿酸小晶體。
具體來說,當體內血尿酸水平超出420微摩爾/升時,尿酸濃度逐漸趨向飽和,會開始有細小的晶體也就是尿酸鹽結晶析出。這些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它們在人的身體中相互擠壓,使勁摩擦,便會刺激發炎,逐漸導致關節炎症,從而誘發痛風。別說你的身體了,恐怕鋼鐵俠的鎧甲接縫裏多了些沙粒,他也無法正常戰鬥。可想而知,痛風患者的痛有多麼難以描述。
年輕人痛風的發生,相對來說主要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遺傳因素或身體素質我們改變不了,能改變的就是各種不良生活習慣。所以,《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推薦痛風患者遵循下述原則:
①限酒②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③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④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⑤大量飲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⑥控制體重⑦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⑧規律飲食和作息⑨規律運動⑩禁菸
一些因生活方式導致的痛風,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後,痛風發作次數能夠大大減少,甚至不再發作。但也有許多患者,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發生不完全是因爲飲食問題,這時就要服用降尿酸藥物了。
將尿酸控制在達標範圍,是避免或者減少痛風發作的根本措施。一次痛風發作,應將尿酸控制在360微摩爾/升以下;頻繁痛風發作(每年發作超過2次),應將尿酸進一步控制在300微摩爾/升以下。
實際上,許多研究已經發現,高尿酸血癥患者,即使採取特別嚴格的飲食控制,血尿酸也只能平均降低90微摩爾/升。所以說,服用降尿酸藥物是減少痛風發作的有效手段,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注意事項
首先當然是止痛。痛風的疼痛令人難以忍受,所以痛風發作時,首要目標就是止痛。目前臨牀推薦痛風發作時的止痛藥有三類,也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1、解熱鎮痛藥:就是我們常說的止痛藥,學名非甾體抗炎藥,建議首選。
2、秋水仙鹼:越早用藥,療效越好,超過36小時後使用,療效明顯降低。
3、糖皮質激素:就是激素,不推薦首選使用,只有當上述兩類藥無效或者腎功能不好、不能使用上述藥物時可選擇使用。
其次,很多人會問:痛風發作要用降尿酸藥嗎?請根據具體情況,看要不要使用降尿酸藥。因爲血尿酸下降過快也會誘發痛風,一些人原本沒有痛風,卻在服用降尿酸藥後引起痛風發作,所以,痛風在急性發作的時候最好不用降尿酸藥。
一般認爲,如果痛風發作前一直規律服用降尿酸藥,那就繼續服用;如果發作前沒有服用降尿酸藥,那就最好不要服用,但可以用止痛藥,等痛風緩解兩週後,纔開始服用降尿酸藥,而且最好是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作者 :廣東省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 謝悅勝 張曉
審覈: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主任醫師 呂良敬
策劃:譚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