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何時了?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愛恨情仇

恩怨何時了?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愛恨情仇

1767年,人們合成出了人工碳酸。1783年,第一款礦泉水碳酸飲料面世。一百多年來,碳酸飲料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發展成爲了一個龐大的軟性飲料市場。在此期間,可口可樂成爲了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它的競爭對手百事也乘勢而起。

飲料市場的爭奪

可口可樂創立於1886年,百事可樂創立於1898年。長久以來,可口可樂以其獨特的品質逐漸稱霸世界飲料市場。在此過程中,唯有百事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於1977年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銷量上開始趕上可口可樂。從此,這兩家公司成爲軟飲料行業的兩大“巨人”。

40年前,百事的行爲席捲全球,他們推出“百事挑戰”,也就是盲選測試,你只需喝一小口沒有品牌標誌的飲料,再選出你更愛哪種口感。在20世紀70年代的百事挑戰,數以千計的人們紛紛選擇了百事可樂,因爲味道是唯一的因素。百事挑戰活動取得了一定的廣告效果,但也發現了一個現象:雖然多數人感覺百事可樂的口味更好,但他們在實際購買時還是情願選擇可口可樂。

非可樂飲料的較量

除了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有百年之爭,同樣是他們旗下的雪碧和七喜也少不了比拼。

雪碧(Sprite)是可口可樂公司1961年上市的產品,是全球最大的檸檬味汽水飲料品牌,雪碧目前在全球超過190多個國家銷售,目前是全球第三大軟飲料品牌。作爲一種飲料,把它譯爲“雪碧”可謂是煞費苦心。雪,有寒意,符合汽水的清涼口感;碧,清澈碧綠,契合瓶身外包裝顏色,既符合中國消費者的認知,又鞏固了品牌形象。

七喜(7-up)則是百事公司的品牌。1920年代的美國,經濟很不景氣,將近有600個汽水品種從市場上消失,七喜從競爭中存活下來。接下來的日子,七喜的競爭對手就是可口可樂公司的雪碧。雪碧從80年代開始才逐漸超越七喜。百事公司在90年代生產自己的檸檬汽水品牌激浪。七喜因爲市場份額小銷量越來越少,而同時百事公司也感到對手雪碧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百事放棄了激浪品牌,而去買下七喜的海外銷售權,挽救七喜的同時也拯回了自己的市場份額。

同樣的,傻傻分不清的還有美年達和芬達。美年達是百事公司推出的一種果味碳酸飲料。而芬達是1955年可口可樂公司在意大利推出的一款橙味汽水。

低能量飲料的挑戰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含有99.5%的水和蔗糖,在消費者心中,可樂是甜飲料的概念根深蒂固。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紅罐可口可樂,因其糖分太高被健身人士戲稱爲“半罐糖”飲料,除此之外,其中成分阿斯巴甜更被營養學家們認爲是致癌物質。

爲了迎合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可口可樂先後推出健怡可樂(Light/Diet) 、零卡可樂(Zero) 、可口生活(Life) ,運動能量飲料零度魔爪,可樂纖維+,雪碧纖維+以及無糖氣泡水品牌怡泉等主打低熱量的產品。

百事可樂也在低熱量方面下工夫,推出了針對健怡的輕怡百事(Diet Pepsi) ,極度百事(Pepsi Max),無糖七喜,運動能量飲料無糖激浪,新無糖氣泡品牌Bubly以及無糖果汁汽水Izze等。在中國市場,人們對高糖類食品的需求感,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隨着西方文化的湧入而高漲,但傳統可樂仍是消費的主力軍,無糖或低糖產品的銷售結果並不理想。

不爭可樂爭咖啡

百事可樂之前就曾試圖通過咖啡可樂來吸引消費者,而星巴克、Lavazza都是百事的合作伙伴。在1996年百事可樂推出了一款新口味Pepsi Kona咖啡味可樂,第二年在在美國費城上市,但最後因爲表現欠佳而被迫停產。2006年,百事可樂在此前基礎上於國際市場上推出了Pepsiccino, 它的奶油味更濃,更像卡布奇諾。但百事可樂並不認輸,此前還宣佈計劃將於2020年4月起在美國上市一款名爲Pepsi Café 的百事可樂咖啡。

可口可樂於2006年在法國、加拿大、美國等地區推出Coca-Cola BlāK,2017年可口可樂與麥當勞美國公司正式合作,發佈即飲McCafé Frappe瓶裝咖啡。2018年可口可樂宣佈以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第二大咖啡連鎖店Costa,可口可樂公司亞太區總裁John Murphy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說,收購咖啡連鎖品牌Costa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轉向實體零售,而是利用Costa供應鏈爲快餐客戶提供咖啡。

盲測比拼,你能區分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雪碧與七喜,美年達與芬達嗎?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