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咪咪的就中招了?這個菌有點“飄”!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世界衛生組織將德國科學家科赫宣佈發現結核分枝桿菌(下稱“結核菌”)的1882年3月24日確定爲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第26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終結結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結核菌是引起結核病的元兇,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被看到,但可別小瞧它,它有入侵到我們身體很多器官的本領。由於肺部通常是它進入人體後首先抵達並潛伏的地方,所以,肺結核是結核菌感染導致的最常見的疾病類型。
在很多人印象中,被稱爲“白色瘟疫”的肺結核(癆病、肺癆)早已銷聲匿跡了。而現實是,在全球70億人中,平均每4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的體內潛伏着結核菌,他們中有5%-10%可能在一生中發生活動性結核病,是一個龐大的潛在患者庫。
潛伏感染是結核菌的鬼把戲?
結核菌通過飛沫傳播,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咳嗽、吐痰時,與之近距離接觸的人就有被“擊中”的危險了。
爲了能在我們體內長期生存,結核菌最喜歡玩的鬼把戲就是潛伏,如果它發現一時不能戰勝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選擇暫時按兵不動,等待我們身體免疫力出現問題的時候再伺機而動。簡單說,結核潛伏感染就是指身體感染了結核菌但尚未發展爲活動性結核病的一種持續帶菌狀態。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結核菌呢?
如果有過跟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或者因爲身體免疫力出現問題擔心被結核菌攻擊,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結核菌,可以到醫院進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ST)或γ-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s)等相關檢測。
如果已經出現咳嗽、咳痰兩週及以上,或痰中帶血等肺結核可疑症狀,還應進行胸片、痰塗片或痰培養等檢查,由臨牀醫生對結核菌感染狀態和發病情況進行專業判斷。
潛伏感染者有傳染性嗎?
受我們身體免疫系統壓制,結核菌潛伏期間不會大量繁殖和四處傳播。所以,請放心,結核潛伏感染者沒有傳染性。
那我們要被動的選擇與其共生嗎?不可以!我們不能中了結核菌的鬼把戲。因爲,一旦我們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它就有了可乘之機,開始大量繁衍、興風作浪。比如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營養不良者、癌症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羣、老年人、兒童等都是潛伏的結核菌伺機攻擊的高危人羣。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如果結核菌得逞把我們從潛伏者變成肺結核患者,倒黴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無辜的肺結核患者可能變成結核菌進一步傳播的工具。
所以,我們要剝掉結核潛伏感染的虛僞外衣,主動出擊,對它進行精準打擊。
打擊潛伏的結核菌,我們有什麼武器?
潛伏感染進展爲結核病的主要原因是結核菌與人體免疫系統之間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所以,要想在與結核菌的鬥爭中佔上風,遠離不良生活習慣、強身健體、提高身體免疫力是制勝法寶。
說到主動出擊的武器,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出生第一針就要注射的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確實可以有效的減少兒童結核性腦膜炎或者全身播散型結核病的發生,但要告訴大家的是,卡介苗對成人保護效果不佳。
不過別失望,我們還有一個叫“預防性治療”的利刃可以防患於未然,將潛伏感染者的發病風險降低60%-90%。預防性治療是指爲了保護潛伏感染高危人羣而開展的預防性的抗結核服藥。請注意,並非所有潛伏感染者都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我們之前提到的發病高危人羣才需要預防性治療,並幫助他們去戰勝體內蠢蠢欲動的結核菌。
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聰明的獵人。結核菌玩兒“潛伏”,掩蓋不了其作惡本質,對其進行精準打擊我們有手段、有信心。人與結核病的鬥爭是一場持久戰,科學的進步從根本上給了我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底氣。
讓我們共同關注,終結結核病流行,建起自由健康呼吸的銅牆鐵壁。
作者|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結核病研究中心 高磊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結核病研究中心 張浩然
策劃|譚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