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囤東西、愛撿瓶子……小心老年癡呆!

愛囤東西、愛撿瓶子……小心老年癡呆!

在這個時不時就要“斷舍離”的時代,本打算給生活做個減法,下定決心“扔扔扔”。

慢着、慢着……

家裏老人推門而進。跟昨天一樣,手裏攥着兩個別人廢棄的空飲料瓶。

去趟菜市場,除了拎回家兩兜子青菜,也總是要帶回來一點意外的驚喜。

“奶奶,求求你了!別再撿瓶子了!”

“我們家的條件不至於!”

“您這到底是艱苦樸素慣了,還是哪裏不對勁?”

你是不是也困惑於家里老人愛囤東西、愛撿破爛這些個改不掉的陋習?

爲何陳年舊物扔不掉,街頭空瓶纔是他們心頭所好?

一探虛實

難不成,真是生了病?

先來探一探虛實。

第一步,請認真看看你家老人囤的,到底是什麼物品。

如果是有紀念意義的雜物,比如兒孫輩小時候穿過的鞋、老伴生前留下的一個菸斗……每一件物品都有感情,都有故事。留它在身邊,就是對親人的一個念想。那麼,多理解吧,這種囤只是爲了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他們需要通過這個過程釋放自己的情感,充實自己的生活,找到穩定和安全的感覺。

如果囤的是如假包換的垃圾、破爛,那敲黑板了:你家老人更有可能是患上了老年癡呆症。

老年癡呆學名阿爾茲海默症,是老年期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臨牀上表現爲記憶障礙、抽象思維和計算力損害、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能力損害、人格和行爲改變等。目前病因不明,常常起病隱匿,且隨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顯著提高。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如果家裏老人有疑似症狀,請積極就醫。

有用沒用

僅僅因爲出門撿了個瓶子,就被懷疑患上了老年癡呆,你家老人肯定不會買賬。隔壁老王出門總忘帶鑰匙、關門總要折回來看看有沒有關門……那才真是年紀大了,老糊塗了。撿個瓶子,廢物利用,你憑什麼指摘?

囤東西、撿破爛沒問題,問題在於下面這個靈魂考問:有用沒用?

其實,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到中期階段,對外界的判斷、認知能力就已經出了問題。常人的生活習慣、生活常識、法律法規等,在他們的思維中已經不存在了。

他們之所以會把兒女覺得沒用的東西撿回家,是因爲他們認定這些東西是維持生活的必備物品。換句話說,他們會囤積大量廢品,其實是出於“我要生存”的本能,而這種本能則是由於認知障礙所致。

從不典型走向典型

說起老年癡呆,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記憶力衰退、生活能力下降。電視劇《都挺好》裏的蘇大強就是這樣,原本一個可恨的角色,硬是讓人看出了心酸。

誰都不是生來被打敗的,老人更是這樣。

事實上,還有一些你以爲只是“人老了”表現出來的非典型症狀,可能也屬於老年癡呆的範疇。

有的老人最早只是看不清東西、找不到物品;或者不會畫圖、不會寫字、容易迷路。還有的病人一開始只是“老頑固”“老頑童”,脾氣性格大不如前,後來纔出現妄想等精神症狀,越來越具有老年癡呆的典型性。

可以說,阿爾茲海默症的典型症狀衆所周知,非典型症狀則不容小覷。如果身邊老人出現了愛囤積、愛撿破爛、愛攢東西的行爲,可能屬於非典型症狀中的精神行爲異常。

幾乎所有的老年癡呆患者都會出現精神行爲異常,並可導致一系列不良後果,給病人、家屬或照料者造成許多煩惱和痛苦,影響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所以,正確認識和正確應對這些異常表現,顯得尤爲重要。

更多異常行爲請參照——

老年癡呆的精神行爲異常,還有以下表現:

01 情感異常。如緊張、恐懼、焦慮、抑鬱等。少數老人可有情緒不穩、易怒、欣快。癡呆較重時,則情感日趨平淡或淡漠。

02 幻覺妄想。常見是視幻覺,如看見死去的親人、看見竊賊等。物品被竊或被藏匿,確信有人入室偷竊,並傾聽或與偷竊者對話,是常見的妄想。少數病人認爲配偶不忠,認爲自己仍然沒有退休,要求工作等。

03 行爲異常。因認知功能下降,可出現多種無目的或重複的活動,例如反覆搬移物品,反覆收拾衣物,將貴重物品藏在不恰當的地方。典型的,收集垃圾或廢物。不少病人整天不停地漫步,或跟隨照料人員,或晚間要求外出等。

04 攻擊行爲。最常見的是罵、咬、抓、踢,違抗或抗拒爲其料理生活的人,使得日常生活非常困難。甚至偷別人的東西,把共享單車拿回家刷個漆,就認爲是自己的了……

阿爾茲海默症目前無法治癒,患者只能通過長期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但它可以預防。總體來說,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大部分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危險因素,控制這些因素可以降低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率和患病率。

另有報道稱,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鍛鍊身體、良好的心境、腦力活動和親友間的交往,都有助於防止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

策劃│王丹 餘運西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 秦琪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