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餅上的白霜是什麼?是不是防腐劑?
喜歡食柿餅的你
有沒有留意過柿餅上面有一層白霜
那麼這層白霜是什麼呢?
是不是大家口中所謂的“防腐劑”?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柿餅上的白霜是什麼?
柿餅上的白霜其實是柿餅製作工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並不是防腐劑,是可以食用的。收穫的柿子削皮後進行晾曬,晾曬過程中柿子內部的水混着糖滲到了果實表面,當水分蒸發後,糖結晶積累到表面就形成了白霜。
這層白霜裏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葡萄糖屬於甜度較低的糖,低於果糖,所以食起來並不是非常甜。
柿子本身的含糖量很高,做成柿餅後其含糖量會進一步增加。高糖、高鹽都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因此柿餅無需再加防腐劑。
因此,網上所說的“柿餅上的白霜是加了防腐劑”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白霜是不是越多越好?
答案是不一定!
白霜的多少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柿子的含糖量、晾曬的溫度和溼度以及不同的製作工藝。白霜,也就是果實內析出的糖結晶,所以含糖量高的柿子容易出霜。而且,自然形成的白霜是需要足夠的晾曬時間的,晾曬不足的話,水分未完全蒸發糖分較難結晶,白霜就會較少。
但柿餅上的白霜也不是一直保持原樣,有時候會越來越少。這是因爲,溫度低時會“出霜”,而溫度升高時,這層白霜可能因爲溫度高而融化,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回霜”。所以,冬天買到的柿餅一般白霜多一些。
如何鑑別白霜是不是人工撒的?
沒有白霜的柿餅看起來不太好看,有些商家可能會在還沒有天然出霜的柿餅上撒一些麪粉或者滑石粉,這種人工撒粉我們可以通過三步法鑑別出來。
第一個是摸一摸:在選購柿餅的時候用手輕輕的摸一下柿餅上的白霜,一般來說,正常分泌出的白霜應該是乾燥、質感細膩的;
第二個是抖一抖:買的時候您不妨輕輕抖動一下柿餅,如果一抖就掉粉的極可能是人工上的霜;
第三個是嘗一嘗:用手沾上一些白霜放到舌尖嘗一嘗,正常的葡萄糖末它會有一種淡淡的甜味,口感也比較細膩,而如果是人工上霜的一些粉狀物則會粗澀帶苦,有的甚至還帶有一股淡淡的刺鼻氣味。
柿餅能不能多食?
不建議過多食用柿餅。任何食物都是不能過多食用的,柿餅也是一樣的,柿餅糖分豐富,食多了會使糖分大量堆積,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發胖,而且柿餅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和果膠,一次性大量食用會造成腸胃的負荷工作,出現腹脹、腸胃不適的情況。
從營養的角度來說,一天食1-2個柿餅是比較恰當的。
關於柿子的謠言
1、食柿子容易得結石?
這種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爲柿子中含有的“鞣酸”。鞣酸也稱單寧,易與酸性物質(如胃酸,尤其空腹時胃酸濃度很高)、蛋白質(如魚蝦蟹貝類)或食物纖維凝結爲膠狀物體,即結石(也稱胃柿石),從而造成嘔吐、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不適。
這一切的前提是柿子中存在較多可溶性狀態的“鞣酸”,才能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而正常上市的柿子一般爲了改善口感(柿子本身有澀味,源於其含有的鞣酸),都會經過脫澀處理。
脫澀,就是將可溶性鞣酸轉化爲不可溶性鞣酸,這種變化只在鞣酸細胞內進行,並非將鞣酸除去或減少。經過處理,正常上市的柿子中的可溶性鞣酸含量已大大降低。
有研究表明,成年人在保持正常飲食的情況下,每天食用2-4個柿果,連續食用30天,並不會導致“結石”的形成。因此適量食柿子並不會得結石。需要注意的是,澀柿子即未成熟柿子中的可溶性鞣酸較多,因此要少食。
2、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
實際上,酸奶和柿子一起食不會中毒,但是最好不要在一起食。食完柿子喝酸奶會中毒雖然是謠傳,但大量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胃柿石症”。
“柿子+酸奶”會中毒之所以被謠傳,原因在於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而由牛奶製成的酸奶其蛋白含量與牛奶相當。一個人如果吃了太多鞣酸,在胃酸的環境下和蛋白質形成不可溶的沉澱,再加上柿子中有大量的果膠和纖維,會導致人消化不良,甚至造成“胃柿石症”。
建議不要空腹食柿子,易造成“胃柿石症”。且每次食柿子以不超過200克爲宜,食完柿子後記得漱口和喝水,減少鞣酸對牙齒造成侵蝕。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集中在皮,柿子要去皮再食,不要連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