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真的能調節血脂嗎?
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但食得卻越來越不講究,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充斥着人們的生活,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很多人開始反思並探索健康的飲食模式,油脂的種類和使用量是其中備受關注的整改要點。用植物油替代動物油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在植物油的選擇方面很多人犯了難。在衆多植物油中,棕櫚油打着“可以降血脂”的旗子殺出一片天,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這一點分析一下。
棕櫚油,是指從油棕樹上的棕櫚果肉中壓榨出的一種油脂,其中從棕櫚果肉中壓榨出的油稱爲棕櫚油,從果仁中壓榨出的油稱爲棕櫚仁油,傳統意義的棕櫚油僅指棕櫚果肉壓榨出的毛油和精煉油。棕櫚油的脂肪酸構成以棕櫚酸(飽和脂肪酸)和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爲主,分別佔總油脂組成的41.3%~46.3%和36.7%~40.8%。與傳統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相比,飽和脂肪酸相對較高,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低,並不是非常理想的健康油脂。但其含有較高的維他命E、胡蘿蔔素和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在減緩或改善血管纖維化、高血壓上卻具有一定潛力。
從理論上來說,過量食用含有40%飽和脂肪酸會令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上升,早期的一些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例如有人對患有輕度高血脂症且年齡在55~75歲的男性進行了棕櫚油膳食和高油酸葵花籽油膳食隨機交叉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明棕櫚油對血脂的調節作用不及高油酸葵花籽油;還有人對19~42歲的年輕女性進行了棕櫚油和普通葵花籽油膳食干預,結果也發現普通葵花籽油優於棕櫚油。但也有很多研究不支持這一點,很多人認爲當棕櫚酸的日攝取量少於400毫克時,並不會明顯增加膽固醇水平。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飽和脂肪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無關。
雖然關於棕櫚油是否能降血脂在學術界並沒有達成統一。但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會只吃一種植物油,每天也不會大量攝入單一營養成分。人體健康與否應該從每日整體膳食配方綜合考慮。目前,棕櫚油因爲飽和脂肪酸較高主要運用於煎炸食品、或者在食品加工中替代氫化植物油。與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茶油及棉子油相比,棕櫚油在油炸時表現的氧化穩定性最好,反而對健康有利。
本期作者:趙力超 龐曉慧
審稿:趙力超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