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就能降尿酸?沒那麼簡單
炒煎貼烹炸溜熬燴燜,在我們普通人眼裏是各式美味,而對痛風患者來說,“十八般廚藝”=“痛”,他們的眼裏只能有清蒸清蒸清蒸……
痛風患者真的不能像普通人一樣享受各種美味佳餚嗎?
當然不是!不管是清蒸還是炒煎貼烹炸溜熬燴燜都不會成爲引起痛風的殺手,前提是要有合理的烹調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習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烹飪方式與痛風的關係。
一、痛風的根源:尿酸代謝不暢
深夜疼痛得無法入睡的每一刻,都在痛風患者腦海中深深烙下了“嘌呤=尿酸,尿酸過高=痛風”的印記。飲食是人體攝入嘌呤的一個重要來源,嘌呤代謝可以產生尿酸,尿酸代謝不暢便在體內積累,進而引起痛風。
正常人從飲食中攝取的這些嘌呤極少被機體利用,幾乎全部轉化爲尿酸,所以從飲食中獲取的嘌呤對尿酸水平影響甚大。
二、痛風患者能食高嘌呤食物嗎?
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各不相同,痛風患者應該選擇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這已經是共識。
但事實上,高嘌呤的食物只要加工得當,也會成爲低嘌呤食物。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熱處理可以一定程度降解食材中的嘌呤物質,嘌呤總量和各組份嘌呤含量隨着烹飪時間的延長,總體呈現先下降後趨於平衡的趨勢。我們以200克帶魚(嘌呤含量約爲783.2毫克)爲例,如圖1所示。
用1升水熬煮30分鐘時,200克帶魚熬成的湯總嘌呤含量降低至78.7%,爲616.4毫克,之後趨於平衡。請大家注意,這裏面的嘌呤含量是魚+湯整體的含量,並且隨着時間的延長,在嘌呤總量幾乎不變的情況下,肉中的嘌呤溶解於湯中而促使湯中的嘌呤含量不斷上升。
痛風患者在穩定期每日嘌呤攝入量的上限爲600毫克。所以,按這個標準,僅從嘌呤的含量看,竟然是油炸食品嘌呤含量最低,其次是清蒸(接近標準),然後是煲湯(超過標準)。
三、油炸食品比清蒸、煲湯的更適合痛風患者?
上面的實驗意味着痛風患者反而要食油炸食品而不是清蒸食品和煲湯食品嗎?並不是。除了加工方式外,日常飲食方式和攝入量也要考慮進去。
雖然煲湯這種加工方式,肉和湯中所含的嘌呤比較多,而且大部分嘌呤溶出到湯中,但應該沒有人會把一鍋湯都喝乾淨吧?喝一碗100~200毫升了不起了。就算多喝幾碗,肚子飽了,食得肉也會減少。而200克炸帶魚一口氣食完應該沒有什麼難度。
所以,從湯中攝入的嘌呤並不高,遠不如直接食油炸的肉類攝入的多。況且,油炸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和脂肪,阻礙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對痛風有促進作用。
但和大家想象不一致的是,如果完整食掉200克的清蒸魚肉,確實攝入的嘌呤比油炸食品還高,所以痛風患者以爲光食清蒸食物就可以避免痛風是錯誤的。清淡食品的優點不是因爲嘌呤低,而是因爲少油,相對健康。
四、痛風患者應該用怎樣的烹飪方式呢?
看完上面的實驗例子我們總結一下,對於痛風患者,可以使用預處理的烹調方式來減少嘌呤的含量。例如將肉先焯水3分鐘,讓嘌呤受熱減少的同時,儘量溶出到水中拋掉。然後再進行各種烹飪方式,炒煎貼烹炸溜熬燴燜怎麼都好。
當然,如果不預煮的話,清蒸和油炸也會一定程度減少嘌呤含量,但就算是清蒸也不能放開了食。如果要喝湯,可以喝,但不要整鍋都喝掉就好。
同時還需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這裏科博士爲大家介紹“四要、四不要、四推薦”的飲食原則。(筆記本拿出來啦!)
做到以上的幾點飲食原則
同時注意食物的預處理
無論哪種烹飪方式都不會成爲引起痛風的殺手
痛風患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
享受各種美食啦~
本期作者:趙力超 馬穎川
審稿:趙力超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