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幾大類軀體症狀,莫忽視!
17歲的王玲(化名)是一名高中女生,她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秀,老師和家長都對她寄予厚望。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前兩三天,王玲突然拉肚子,差點因此耽誤了考試。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分數並不理想,父母和老師都安慰她,只當是個意外。沒想到從這之後,每逢考試王玲就會拉肚子,後來居然發展到即使是小型模擬考試也會如此。而只要考試一結束,她拉肚子的症狀就不治自愈。就這樣反反覆覆,王玲的學習成績因此大受影響,她父母非常着急,開始帶着她到醫院反覆檢查。
王玲的“怪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初步推斷,王玲拉肚子的根源不是她的消化道出了問題,而是焦慮的軀體化表現。王玲的學習成績優異,是老師和家長重點關注的對象,也是同學們羨慕的榜樣。然而,這在無形中讓她揹負了非常大的心理包袱,加上臨近高考,這種壓力已經膨脹到了極限,她擔心自己考不好,讓身邊的人失望。於是,她在潛意識中產生了逃避的反應,考試焦慮進而引發了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其實,王玲在潛意識裏是用拉肚子的方式在逃避考試,從而逃避失敗的可能。
分析
王玲的表現是焦慮的軀體症狀——功能性胃腸病的表現之一,社會心理因素纔是其根本原因。患者存在對自身胃腸道功能的錯誤認知,產生食物迴避行爲,包括對種類、溫度、硬度的嚴格限制甚至完全迴避。這類患者的治療,需要消化科治療手段和精神類藥物與心理干預的有效融合,以解決症狀歸因的病恥感和對精神藥物的牴觸感。
青少年敏感期,風險更大
焦慮存在於健康人羣中的各種情境性焦慮、素質性焦慮(素質性焦慮是指青少年兒童的個性特徵從兒童早期就表現出與其同年齡兒童不同的敏感,以及對事物的過度反應、擔心、緊張等焦慮傾向)和一般的焦慮情緒反應中。適度的焦慮可以喚起警覺性,提高學習、工作效率。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階段,如果來自外界環境的壓力和自身成長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時、恰當的疏導,會產生高焦慮感,表現爲主觀焦慮體驗、外顯的緊張行爲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直接影響其精神狀態及個性發展。
如果青少年過於焦慮,除了情緒症狀,還會表現出相應的軀體症狀,也稱爲焦慮的軀體化症狀(SSA)。焦慮的軀體化症狀是一種以各種軀體不適爲特徵的常見神經症。患者通常處於焦慮狀態,會過度擔心自身健康而反覆入院就診,就連陰性結果也難以打消患者的疑慮。
焦慮的軀體化症狀病因很多,對於青少年來說,首先是青春期體內激素水平顯著變化,使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極爲敏感。早期的人際創傷(例如性虐待、身體虐待、情感虐待或被忽視)及其他不良的生活事件、個體的氣質與應對風格,也同樣與軀體化症狀密切相關。當然也有環境因素,包括學業壓力、過渡到新學校或者班級、成績下降、校園欺凌等,以及家庭環境中父母的高期望、家庭衝突、家庭關係過分緊密、父母去世或離異等。
幾大類軀體症狀須警惕
1、呼吸系統症狀 一般多發生於精神壓力過大的兒童及青少年。常見臨牀表現有功能性呼吸困難、嘆息樣呼吸困難、咳嗽等,患者常伴隨明顯的焦慮情緒,頻繁就醫,而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並無陽性發現。症狀的初次發生常伴有誘因,如生活學習環境、家庭狀況等發生變化。此外,一些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可能是軀體症狀發生的潛在誘因,如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與病情不相符的呼吸困難症狀等。
2、皮膚症狀 皮膚既是一種感覺器官,也是一種“溝通”器官,在依戀及社會化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對情緒刺激極爲敏感。具體到青少年身上,常見症狀有皮膚瘙癢、燒灼感、刺痛感、麻木感、皮膚斑點等。當患者體會到的痛苦與疾病嚴重程度不一致,或患者存在持續的高水平焦慮,或投注過多的經歷和時間到這些症狀或用於擔心自己的健康時,且有症狀的狀態持續超過6個月,就需要考慮爲焦慮的軀體化症狀。
3、耳鼻咽喉症狀 這類青少年患者表現爲咽部、鼻部、耳部、前庭等器官症狀,可以是單一症狀也可以聯合出現。這些表現常不能發現相應的器質性改變,比如空鼻症、咽異感症、神經性耳鳴、功能性前庭病等。
4、泌尿外科症狀 患者可能因焦慮出現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甚至尿痛等症狀。面對這類患者,多學科合作、早期檢測評估非常重要,醫生對患者身體健康狀況的評估須徹底,以排除可能導致某些症狀的軀體因素。
來源:《大衆健康》雜誌
作者: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身醫學中心主任 周波
策劃:吳衛紅 譚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