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嗎?

玉米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嗎?

玉米並不是我們本土的作物,而是原產于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與我們傳統的作物例如水稻、小麥相比,它具有極強的耐寒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它在我國、美國、巴西等國家都有廣泛分佈,目前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並且也是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原料。

在我國,玉米主要分佈在東北、華北、西南地區。在主食當中,玉米的營養價值、保健作用十分突出。玉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之外,還有核黃素、胡蘿蔔素等多種活性物質。

相信大家都食過不少種類的玉米,那麼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玉米的種類吧!

硬粒型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最多的玉米是硬粒型,它的果穗大都爲圓錐形,籽粒比較堅硬。外表富有光澤,胚乳中的角質澱粉含量高,顏色一般有黃色、白色、紅色、紫色等。其中以黃色最爲常見,白色則次之。

馬齒型

馬齒型玉米的籽粒較大,果穗也呈圓柱形。胚乳一般是以粉質澱粉爲主,它的籽粒上部由於有凹陷,因此而得名。凹陷隨着粉質澱粉的含量不同:粉質澱粉的含量越高,凹陷越深。它的籽粒顏色和硬粒型玉米相同:黃色最多,白色次之,而其他顏色則比較少見。

“中間型”

在馬齒型和硬質型之間還有一種“中間型”。它的果穗呈圓錐或圓柱形。它的頂端不如馬齒型凹陷。角質澱粉比較多,品質比馬齒型好,是硬質型和馬齒型雜交得來。

糯玉米

糯玉米,是在玉米引入我國後形成的新種類。起源於我國,有“中國蠟質種”之稱。它的籽粒中胚乳均爲支鏈澱粉,水解後,容易形成粘稠的“糊精”。籽粒中直鏈澱粉的含量少,甚至不含直鏈澱粉,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這種玉米糯性強,黏軟、甘甜、風味獨特,深受大家喜愛。

甜質型

甜質型玉米可以分爲:普甜型 、超甜型 、加強甜型 、甜脆型 和甜糯型 。熟後含糖約15%-18%,是普通玉米的2.5-10倍,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並富含維他命、氨基酸,鮮嫩多汁,口味甘甜。我們常說的“水果玉米”就是這種玉米。這種玉米在成熟時,籽粒的表面會收縮,糖分會減少而導致甜味下降。一般會將其加工成罐頭食品、冷凍食品,也可以直接食用。這種甜玉米在發達國家的銷量比較大,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城市種植較多,內陸區域種植較少。

爆裂型

爆裂型玉米:爆裂型玉米的果穗細小,籽粒堅硬,呈圓形,頂端突出。它的胚乳多爲角質澱粉,僅在胚乳中部有少量粉質澱粉,籽粒大多是黃色、白色,紅色和紫色比較少見。

爆裂型玉米的籽粒形狀有珍珠型、米粒型兩種,它的特點是角質澱粉含量高,籽粒內部的水分遇到高溫會爆裂,形成蝴蝶形、蘑菇形的玉米花,它作爲風味食品在城市中的消費數量很高。

粉質型

此種玉米和硬質型玉米很相似,但是籽粒表面無光澤,胚乳由粉質澱粉組成,僅僅在外層有少量的角質澱粉。它一般組織比較鬆軟,容易磨粉。但是它的產量低,不耐貯藏。

有稃型

有稃型玉米:此種玉米的籽粒堅硬,外面有稃殼包裹,很難脫粒,是一種並無栽培價值,因此我們很難看到。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貼士

有許多減肥人士喜歡用玉米作爲自己的主食。然而玉米中含有結合型煙酸,這種煙酸是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煙酸也叫尼克酸,是一種水溶性的維他命,它可以參與細胞及人體組織代謝。當人體缺乏煙酸,人體內輔酶1和輔酶2合成困難,就會導致某些生理氧化過程受阻。會患上煙酸缺乏症(也叫糙皮病),會導致人體疲憊乏力,記憶力變差,還會出現失眠的現象。

如果在煮玉米時加入鹼,也就是廚房中常用的小蘇打來分解結合型煙酸,之後煙酸由結合型變成遊離型,這樣人體就容易吸收,會比直接煮玉米更健康。

我們在做玉米粥、玉米窩頭、貼玉米餅等用玉米制作的食物時,也可以放一點小蘇打,不僅健康,而且口感也會更加鬆軟。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