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作了,怎麼辦?
當我們遇見有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一般都會想到“羊癲瘋”這個詞。癲癇俗稱“羊癲瘋”,目前我國的癲癇患者已不小於900萬!是僅次於腦卒中的常見慢性神經系統疾病!
腦部神經元高度同步化放電是癲癇發作的根本原因,由於異常放電神經元的位置不同,放電擴展的範圍不同,患者的發作可表現爲感覺、運動、意識、精神、行爲、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或兼有之。
不同類型的癲癇有不同的發作臨牀表現,我們比較常見或者認識比較多的是突然出現意識喪失,全身強直,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口吐白沫,持續約幾分鐘可自行停止,即人們所說的“大發作”。
還可以表現爲突發愣神、發呆,動作突然中止,雙眼凝視,叫之不應,伴有咂嘴、咀嚼、雙手亂摸等動作,持續約數秒鐘可自行停止,即人們所說的“小發作”。
另外,還可以表現爲發作性點頭、跌倒、肢體下墜;發作性一側肢體抽搐,發作全程無意識喪失,可與人正常交流等。
還有一些人發作表現爲一些感覺症狀,比如體表感覺異常,如麻木感、針刺感、電擊感、燒灼感等,視覺異常,眼前暗點、黑矇、閃光等,嗅覺異常,有難聞、不愉快的嗅幻覺,如燒橡膠的氣味、糞便臭味等;還可以出現口角流涎、上腹部不適感或者壓迫感、“氣往上衝”的感覺、腸鳴、嘔吐、尿失禁、面色或口脣蒼白或者潮紅、出汗、豎毛(起“雞皮疙瘩”)等自主神經症狀,但臨牀上單純表現爲自主神經症狀的癲癇發作較少見,多合併其它表現出現。
癲癇的發作一般會自行停止,沒有必要必須做些什麼,但有些家屬或者初次見到癲癇發作的人,可能會因爲擔心而做出一些錯誤的處理。
在許多醫學教科書上在癲癇大發作處理的描述中,讀到可用紗布纏繞的壓舌板放在上下磨牙之間以免引起舌咬傷。但目前國際上認爲癲癇患者發作時幾乎不會發生舌咬傷,強硬撬開患者口腔反而會損傷下頜和牙齒,因此不建議在癲癇發作事往患者口腔填塞物品。
1. 迅速平躺:當發現患者有發作先兆症狀時,應迅速讓患者平臥在牀上,或就近躺在平整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時做上述安排,就立即扶住患者,順勢讓他就地躺下,防止突然摔倒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同時解開過緊的衣物,如戴有眼鏡,請及時摘下。
2. 呼吸通暢:當癲癇患者發作時,應該將患者的衣領鈕釦打開並將患者翻至側臥位,如果患者全身強直難以翻動時,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以便呼吸道分泌物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3. 保護舌頭:癲癇發作時,一般無法甄別發作何時緩解,是否會發展爲癲癇持續狀態,國內外大量證據表明癲癇發作時患者一般不會將舌頭咬破,所以癲癇發作時無需將壓舌板等硬物強行放置於磨牙間。
4. 切勿驚慌失措:遠離患者四處求助,應陪伴在患者身邊,直至患者清醒。
5. 防止外傷:陣攣期時患者主要表現爲四肢肌肉收縮,很容易造成患者關節脫臼、四肢擦傷。這是可適當按住患者的四肢大關節處(如肩、肘、髖、膝),適當限制其抽動幅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暴力按壓、不要強行控制,否則會造成骨折或肌肉損傷。
6. 記錄癲癇發作的時間:如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應立即送醫。
專家建議:如果患者既往有過舌咬破史,那一旦發現患者有癲癇發作的先兆症狀,可將一塊包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在患者上、下磨牙之間,以防陣攣期將舌頭咬破。
內容來源:天壇醫院、京醫通、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