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會偷走健康!那……到底怎樣才能睡個好覺?
人一覺醒來精神百倍你一覺醒來身心疲憊
每天喊着想睡覺,可總也睡不好。不是想等等,就是想靜靜。哎,被快節奏生活和工作綁架的打工人,心裏苦……
人一生中大約1/3的時間在睡覺。大量研究證實,睡眠的好壞與人們的健康密切相關。睡眠障礙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誘發因素,而睡眠質量高的人有更好的情緒、精神運動表現和學習成績。
調查顯示,當下我國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究竟是什麼干擾了我們的睡眠?到底怎樣才能睡個好覺?
“該睡睡”
講規律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熬夜的理由似乎千千萬。不熬到凌晨1點以後,不會想到人還需要睡覺這碼事。總是陷入“晚上不想睡,早晨不想起”的泥潭不能自拔,捨不得結束這一天,又似乎捨不得開啓新的一天。
這其實就嚴重打破了睡眠的規律性!那怎樣纔算規律的睡眠呢?你需要記住調節睡眠時間和長度的兩個過程:晝夜節律調節(過程C)和內穩態控制(過程S)。
過程C是我們的內部時鐘,由大腦中一個叫作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的調節中樞進行控制,是生物節律的“司令部”。這個生物鐘通過光線和褪黑激素的影響來調節和控制24小時的睡眠—覺醒週期。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褪黑激素的產生促進睡眠,但有了光線的存在下,褪黑激素的產生就停止,向大腦發出信號:這是白天,該醒來了!
過程S是根據你醒着的時間來促進睡眠。清醒時,人的大腦會積累促進睡眠的物質,“睡眠壓力”會逐漸增大,你想睡覺了!當你睡足後,這些物質會被清除,讓你感到神清氣爽。如果你白天頻繁“補覺”,減輕了“睡眠壓力”,就容易導致晚上“該睡不睡”。
良好的睡眠需要兩個過程之間的完美平衡,即睡眠/覺醒時間與我們的內部生物鐘同步。這樣,你將擁有一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
健康睡眠
放大招
世界睡眠協會推薦以下10個措施來實現健康睡眠,對照一下,找找差距!
1.相對固定的睡覺時間和起牀時間。
2.如果你有小睡習慣,白天的睡眠時間不要超過45分鐘。
3.睡前4小時避免過量飲酒,不要吸菸。
4.睡前6小時避免攝入咖啡因,包括咖啡、茶葉和各種蘇打水,還有巧克力。
5.睡前食點小食是可以接受的,睡前4小時避免食重口味、辛辣或含糖的食物。
6.有規律地鍛鍊,但不要在睡前劇烈運動。
7.使用舒適的被褥。
8.爲房間設置一個適宜睡覺的溫度,保持房間通風良好。
9.排除所有的干擾噪音,並儘可能消除光污染。
10.牀只用來睡覺。不要用作辦公室、工作間或娛樂室。
打呼嚕
不是睡得香
聽,隔壁老王的呼嚕聲又響起來了,睡得可真香!
還真別羨慕!打呼嚕真不是睡得香的表現。它是一種呼吸暫停綜合徵,不僅影響睡眠質量,還有猝死的風險。
如果你聽到的鼾聲有下面幾個特點,那就是呼吸暫停無疑了!一是鼾聲高,高到隔壁房間都能聽到;二是鼾聲高低不均,會在打鼾期間突然停止,過幾十秒後,出現帶勾的鼾聲;三是打鼾者的家屬會有這樣的描述:“憋得滿頭大汗,還伸胳膊蹬腿”,但翻個身,馬上又鼾聲如雷。
另外,如果睡眠期間總感覺口乾舌燥,牀頭需要備一杯水,那就是打呼嚕張口呼吸造成的,也要提防呼吸暫停。臨牀研究發現,睡眠呼吸暫停多見於40歲左右的年輕人,65歲以上這類病人反而少了。
爲什麼呢?40歲左右的人經常喝酒應酬,出差,晚睡早起。還有,開車多於走路,運動少,壓力大,容易肥胖,都是原因。
愛做夢
是好是壞
一睡覺就做夢!睡醒比睡前更累!這樣的睡眠狀態,真是讓人煩惱!很想擺脫做夢,一夜深睡多爽啊!
我們每個人每天晚上都在做夢,做夢本身是保護睡眠的機制,只是有些人醒後沒印象,有些人卻記得特別清楚。這樣的人通常睡得不踏實。但不是說做夢影響了睡眠質量,而是你身體或精神上緊繃的原因影響了睡眠質量。
也確實有些“愛做夢”就是壞事!臨牀上經常見到老年男性,描述夜裏有時候折騰來折騰去,甚至掉到牀下,或者把老伴打得鼻青臉腫。這種情況要特別小心,可能提示有某些嚴重疾病。老年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可能就有這樣的早期徵象。
還有一種愛做“白日夢”的睡病。不分白天黑夜,無論什麼環境,說睡就睡,叫發作性睡病。這種病必須重視,患者在驚喜、大笑、嬉鬧、生氣等情緒激動時,會出現突然的脫力發作(俗稱猝倒)。如果旁邊沒人陪同,可能出現意外。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韓芳
文字整理|鍾豔宇
審覈 |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急重症醫學科
主任醫師 馬豔良
策劃|譚嘉 餘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