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D知多少

維他命D知多少

說起維他命,相信大家都是相當熟悉了。維他命A, B, C, D, E, K等大家都是如數家珍。各種天然食材例如水果、雞蛋、堅果、牛奶、粗糧、蔬菜等通常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然而唯獨維他命D是中國人普遍缺乏,並且很難從食物中攝取。那麼,對於微生物D你瞭解多少呢。

01維他命D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科學家研究發現,多曬太陽或食用紫外光照射過的橄欖油、亞麻籽油等可以抗軟骨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並命名人體內抗軟骨病的活性組分爲維他命D。維他命D是脂溶性維他命,結構類似的固醇類衍生物總稱。最主要的是維他命D3(膽骨化醇、膽鈣化醇)、維他命D2(骨化醇)。

維他命D性質較穩定,耐高溫,抗氧化,不耐酸鹼,脂肪酸敗可使其破壞。動物肝臟、魚肝油、蛋黃中含量豐富 。嬰兒、兒童、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每日需量爲400 IU。缺乏時成人易患骨軟化病,小兒即佝僂病。如血鈣下降,會出現手足搐搦、驚厥等,對牙齒的發育也有關係。維他命D攝入過多,可引起高血鈣、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甚至軟組織異位骨化等。

02維他命D的來源

維他命D都是由相應的維他命D原經紫外線照射轉變而來的。維他命D原可吸收270~300nm波長的光量子,從而啓動一系列複雜的光化學反應而最終形成維他命D。如果維他命D原爲麥角固醇,則光照產物是維他命D2,如果維他命D原是7-脫氫膽固醇,則光照產物是維他命D3。維他命D2又名麥角鈣化醇,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麥角等含量較多。維他命D3又名膽鈣化醇,大多數高等動物的表皮和皮膚組織中都含7-脫氫膽固醇,只要陽光或紫外光照射下經光化學反應可轉化成維他命D3。維他命D3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產品中。兩種維他命D具有同樣的生理作用。人體的維他命主要由人體自身合成和動物性食物中獲得。

03維他命D的生理功效維他命D的主要作用是調節鈣、磷代謝,促進腸內鈣磷吸收和骨質鈣化,維持血鈣和血磷的平衡。具有活性的維他命D作用於小腸黏膜細胞的細胞核,促進運鈣蛋白的生物合成。運鈣蛋白和鈣結合成可溶性複合物,從而加速了鈣的吸收。維他命D促進磷的吸收,可能是通過促進鈣的吸收間接產生作用的。

維他命D可以通過增加小腸的鈣磷吸收而促進骨的鈣化。維他命D的缺乏可導致鈣質吸收和骨礦化障礙,引起佝僂病的發生,長期缺乏陽光照射的幼兒,由於骨質鈣化不足易使骨骼生長不良。單純增加食物中鈣質,如果維他命D不足,仍然不能滿足骨骼鈣化的要求。

維他命D對白血病細胞,腫瘤細胞以及皮膚細胞的生長分化均有調節作用。如骨髓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新鮮細胞經維他命D處理後,白細胞的增殖作用被抑制。維他命D對其他腫瘤細胞也有明顯的抗增殖和誘導分化作用。維他命D還能加速巨噬細胞釋放腫瘤壞死因子,而後者具有廣泛的抗腫瘤效應。

維他命D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當機體免疫功能處於抑制狀態時,微生物D增強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的功能,從而增強免疫功能,當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增加時,它抑制激活的T和B淋巴細胞增殖,從而維持免疫平衡。

04維他命D攝入過多維他命D攝入過多多見於嬰幼兒營養補充過剩。一般成人每日攝入10-15萬IU(2500-3750μg),小兒每日2000IU/kg(50μg/kg)連服2~3個月可發生中毒。維他命D中毒症狀主要由於高鈣血癥及由此引起的腎功能損害及軟組織鈣化致成。表現有食慾減退,無力,心搏徐緩,心律紊亂,噁心、嘔吐,煩渴,便祕,多尿等。長期維他命D過多時,高鈣血癥可致動脈粥樣硬化,廣泛性軟組織鈣化和不同程度的腎功能受損,嚴重者可致死。母體攝入維他命D過多可致嬰兒發生高鈣血癥。如胎兒發生高鈣血癥,則出生體重低,心臟有雜音。嚴重者有智力發育不良及骨硬化。

所以說維他命D雖好,但也不能補充過多!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