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利用三伏天能治老寒腿…….

聽說利用三伏天能治老寒腿…….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隨着年齡的增大,很多人開始出現膝關節痠軟無力,行走疼痛的症狀。每當天氣轉涼,下雨潮溼季節,就會出現膝關節的痠麻疼痛,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常常被人們稱之爲“老寒腿”。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湘力表示,對於老寒腿,可以採用驅寒止痛、強筋健骨的方法治療。

李湘力介紹,“老寒腿”西醫稱爲膝關節退變性關節炎,因常常在天氣轉寒時加重,且患者多爲中老年人,因而俗稱“老寒腿”。中醫認爲“老寒腿”屬於寒性病症,時值三伏天,嶺南地區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天灸,對各種虛寒性疼痛疾病具有較好療效。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治療方法也很有效。

艾灸膝關節穴位

艾葉入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功效。可選用艾條灸、隔姜灸、艾箱灸、麥粒灸、溫鍼灸、雷火灸等灸法治療老寒腿。

常用的穴位有膝關節附近穴位:內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裏、三陰交、絕骨等。其中,膝眼穴,位於膝蓋兩側,取穴時要站直,用手摸到膝蓋下面,有兩個小窩,外側的是外膝眼穴,內側的是內膝眼穴,這兩個穴位能緩解膝蓋疼痛。足三裏穴也是我們最常見的保健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四個橫指),脛骨外緣一橫指處。艾灸以上穴位有驅寒扶正功效。

熱敷膝關節

用五子散做成中藥封包熱敷局部。五子散組成:紫蘇子60克、白芥子60克、菟絲子60克、萊菔子60克、吳茱萸60克。將以上藥物與粗海鹽混合,放入布袋,在微波爐內加熱後,熱敷於膝關節部位,每次 20分鐘左右,每天熱敷1~2次。

五子散熱敷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益氣活血的功效。三伏天堅持治療,可緩解關節疼痛發作次數。

食療進補

三伏天,飲食宜食用一些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舒筋活血之品。比如熟地、杜仲、田七、黨蔘、巴戟天、桑寄生、雪蓮花、雞血藤、牛大力等藥材。比如:田七牛大力煲脊骨、熟地黨蔘煲牛展肉。這些藥材多屬性溫,但也要注意不能過燥。其次,夏季暑溼,可適當增加健脾祛溼的藥材,如淮山、薏米、茯苓、陳皮、扁豆等,每天早上食用,可健脾祛溼。

“老寒腿”日常養護要點

1.注意保暖,祛寒除溼。

雖然時值盛夏,氣候炎熱,但是現代人室內常用空調、風扇,往往寒氣逼人。同時,夏天人們均穿着短褲短裙,膝蓋更是容易寒氣入內,易引發關節肌肉僵硬疼痛,誘發疾病。所以三伏天更應該注意顧護陽氣,保護膝蓋不要受寒。建議必要時使用護膝。

2.減輕膝蓋負擔。

老寒腿患者中不乏體型肥胖者,而過度的肥胖會加重膝關節負擔。當我們平躺時,關節的負重幾乎是0;而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關節的負重是體重的1~2倍;上下樓梯或者爬山是3~4倍;跑步、打球時是4~6倍;蹲和跪時可達7~8倍。

不適當的運動和運動姿勢也會加重膝關節負擔。長跑、徒步、網球、羽毛球等運動對膝關節壓力最爲明顯;一些女性患者穿着不合適的鞋或穿高跟鞋遠距離行走,都可能讓膝關節超負荷。這些都應該注意避免。

3.合理鍛鍊。

李湘力鼓勵患者適當有規律地鍛鍊,一方面可以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有力,使其膝關節得到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老寒腿局部僵硬感,緩解疼痛。

三伏天最適合的鍛鍊是游泳,能有效活動肌肉、關節,對膝關節還是零負荷,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水溫。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湘力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