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蒜變綠是不是產生了有毒物質?

臘八蒜變綠是不是產生了有毒物質?

農曆十二月初八稱爲臘八節,在北方,過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大家就開始忙着燒肉、準備年貨,喜氣洋洋的爲過年準備着。

古時,在這一天需要祭祀神靈先祖,祈求吉祥如意。如今,我們也經常聽到喝臘八粥,食臘八蒜的習俗。雖然如今的臘八節與古時的意義有所不同,但“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一直沒變,臘八蒜翠綠如玉,通透晶瑩。

你知道臘八蒜爲什麼會變綠嗎?

臘八蒜

提到臘八蒜,曾聽說被稱讚爲“長在地裏的青黴素”。先不說它功效好不好,它一定是過年食餃子必備佳品。

醃製臘八蒜的過程很簡單,傳統上一般選擇臘月初八的時間,將紫皮大蒜剝去皮放在乾淨的容器裏。根據長輩的經驗,蒜的選擇很重要,一般要選擇可以發芽的新鮮大蒜,而那些緊密包裹、市售的半成品蒜瓣往往很難泡綠(其實是爲了保證含有活性酶)。之後在容器中倒入陳醋,直至沒過蒜瓣,再擰好蓋子密封好。通常放在外邊陽臺或冰箱中冷藏兩星期左右的時間,就能得到通體碧綠、色如翡翠的臘八蒜了。

與生蒜相比,臘八蒜的營養並沒有損失,對健康也無害。並且因爲醃過的蒜對腸胃的刺激減弱,適應人羣更廣泛。

臘八蒜爲什麼會變綠?

臘八蒜變綠需要三個條件:低溫和醋和蒜酶。

低溫是打破大蒜的休眠期、激活蒜酶、使大蒜綠變的必要條件;蒜酶對大蒜變綠起着催化作用;醋能起到增加細胞膜通透性的作用,使大蒜在不破壞細胞壁的前提下變綠。

大蒜中天然含有一些含硫化合物,也含有一些氨基酸和有機酸類物質。這些物質本來是無色的,但在低溫和酸性條件下,這些含硫化物質在蒜酶的作用下,可生成硫代亞磺酸脂、丙烯基硫代亞磺酸脂、烯丙基硫代亞磺酸脂等大蒜色素的物質前身,進一步經過一系列的反應進而生成大蒜色素。

通常,最初形成的是藍色素(有叫蒜蘭素), 藍色素不穩定逐漸轉化爲黃色素(有叫蒜黃素)。前期的時候,藍色素更多,兩者共存時,就使蒜呈現綠色。

正規的臘八蒜一般都只用米醋或白醋,因爲這類醋的PH酸度值夠高,能充分分解蒜中的藍色素,使之在一定時間裏全部釋放出來,蒜就會呈現漂亮的綠色。

只有在臘八泡的蒜才能變綠嗎?

一些老人們認爲臘八蒜只有在臘八時醃製纔會出現綠色,先別笑,這句話看似無稽,但實則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爲想醃出綠色可口的臘八蒜,低溫是條件之一,因此春夏秋三季相對臘冬冷月而言,顯然後者更適合臘八蒜的產生。這是由於蒜中存在一種酶的物質,這種物質只有在溫度足夠低的情況下才能打破休眠,在醃製過程中完全被激活。不過,如今科技發展迅速,我們有了冰箱,隨時可以做,就不必等到臘月了。

臘八蒜可以軟化血管?

大家認爲醋是好東西,而蒜更是優良食材,它倆配合強強聯手,肯定會產生很強大的功效。也有很多文章在流傳“醋泡蒜”會軟化血管,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之所以會說醋泡蒜可以軟化血管,是由於醋可以使蒜軟化,醋酸進入人體可以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但其實食物食下肚後,醋酸會在小腸中被鹼性消化液中和掉;也就是說能夠吸收進血液的醋酸非常少,而且很快就會被肝臟清理掉;所以,“臘八蒜”並不能軟化血管,反而如果大量食醋很可能會傷害食道。

臘八蒜可以抗癌?

說到大蒜“抗癌”,最初源於一些觀察性實驗,科學家發現可能大量食用大蒜能減少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發生。還有零星的一些對照實驗證明大蒜對於癌症的預防作用。

科學家研究出大蒜當中具有的活性物質是“蒜氨酸”,以及多種多酚化合物,認定大蒜存在對身體有益的功能成分以及很好的抗氧化性,從而對心血管、病毒、腫瘤等疾病有着積極的作用。

但其實而言,拋開這些實驗的實際推廣性不談,單單在準確性和真實性都不具備強有力的證據,很多實驗都是多種添加成分共同對照,並不能直接認可僅是蒜在起作用。另外動物實驗和人體存在本質區別,在添加劑量和方式上面需要“客觀看待”,如果真正食到動物實驗中投放的劑量,那對於人體的刺激和傷害將遠超過“所謂的作用”,實則“得不償失”。

因此,雖然大蒜在動物實驗中有一定的益處,但是隻能作爲一種食品對待,不要誇大功能性。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