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榨油靠譜嗎

自己榨油靠譜嗎

小編最近在刷短視頻軟件時總是能看到這樣的視頻:在廚房中擺放了一臺榨油機器,一邊是榨出的一點點、很少量的油,另一邊是榨完油扔掉的渣子,並且配字:“自己在家榨油,環保!”、“自己榨油食,吃出健康!”。還有一些視頻在宣傳:“傳承古法榨油”,背景是環境非常差、地面髒兮兮、榨油的人完全沒有任何衛生防護的“小作坊”。評論區有人提醒:這樣做不好!居然還有很多人搬出“老祖宗就是這麼食的,吃了幾千年”、“這是純天然的,一點兒添加劑都沒有!”來互相吵。那麼,自己榨油真的健康嗎?這樣的做法靠譜嗎?今天我們就來揭祕吧!

其實上述食品中所提到的“油”,都是指植物油,因此我們今天講到的“油”也僅指植物油。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油料”。油料,就是指菜籽、花生、大豆、葵花子、蓖麻子、芝麻、橄欖仁、棕櫚仁、棉籽、米胚等各種植物。這些植物通常含油量都在10%以上。

油料加工,就是將這些油料進行加工,獲取油脂及其再製品等。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的食用油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植物油料。然而,各種糧食、油料都必須要經過加工,才能達到食用或者是工業利用的要求。

那麼我們拿到油料作物之後,想要榨油,要先做什麼呢?

當然是油料原料的預處理了~我們拿到油料之後,先要對它們進行篩選,把油料中的灰塵、雜質、癟粒、蟲蝕糧粒等。之後,還要將其進行剝殼、破碎,軟化、壓坯、蒸炒等操作。此後呢,還要根據原料的不同,還要進行各種不同的預處理操作。這些步驟都進行完畢之後,就可以進行榨油操作了。

榨油的方式

榨油其實也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在視頻中我們見到的,基本上都屬於“機械壓榨法”。機械壓榨法,其實就是藉助機械外力,把油脂從料坯中擠壓出來。其次,還有溶劑浸出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水代法。

實際上,我們食的芝麻香油,就是水代法制作的,我們在視頻中看到的往芝麻醬里加水,並不是商家摻水欺騙消費者,而是利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非油成分對水親和力比較大的特點,將水逐步滲入芝麻醬,油脂就會被取代出來。剩下的像我們食火鍋用的麻醬一樣的“油渣”,其實也並不是芝麻醬。所以說,香油和芝麻醬,二者不可兼得呀!

那麼,爲什麼有人會說我們自己榨的油不好呢?

其實,經過上述步驟榨出來的油,是沒有精煉的粗油,也稱毛油,它的主要成分是混合脂肪酸甘油三酯,俗稱“中性油”。此外還含有數量不等的各種非甘油三酯成分,這些都稱爲:雜質。這些雜質,有以下幾種:

①機械雜質:這些雜質,就是在製作或是貯存過程中混入的固態物質,例如泥沙、餅渣、草屑等。

②水分:如果有水分雜質,就會使油脂顏色變深,產生異味,促進油脂酸敗。

③膠溶性雜質:它們以極小的微粒狀態分散在油中,主要是磷脂、蛋白質、糖類等。

④脂溶性雜質:這類雜質包括遊離脂肪酸、色素、固醇、蠟等。

⑤微量雜質:微量金屬、農藥、黃麴黴素等。它們雖然在油中含量微小,然而對人體是有毒性的,因此必須將其除去。

看到這裏,大家其實也都明白了,爲什麼在家榨油不靠譜了,因爲我們自己榨的油,沒有經過精煉。

自己榨的油,存在哪些隱患呢?

1.雜質多:我們上面提到的這些雜質中,會殘留一些農藥、微生物、懸浮物等物質,對人體健康會有隱患。不僅如此,雜質例如水會促進我們自己榨的油酸敗、微生物繁殖,導致油脂保質期極低,不易儲存,十分容易產生哈喇味。

2.有些色素,不僅會導致油脂顏色變深,影響外觀,而且是有毒的,例如棉酚。若食用過多,則會患上燒熱病。其次,一些烴類、低級醛酮也會有異味、毒性。

3.一些微量的多環芳烴、黃麴黴素、殘留農藥,雖然劑量小,但是對人體毒害作用十分大,有些還具有致癌作用,例如我們談之色變的黃麴黴素。

所以啊,說了這麼多,我們自己榨的油,還真的未必“健康”。最保險的做法還是到市場上購買正規渠道的、有安全保障的商品油。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