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知多少
薯片是一種人們在平時常食的零食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於薯片這種零食是十分鐘愛的。但是,對於薯片,除了高熱量容易長胖之外,你又瞭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01、薯片的來歷
薯片現在可謂稱霸全球,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賣,口味和種類更是千變萬化。這種以土豆爲原料的小零食是怎麼誕生的呢?1853 年,紐約的一家小鎮旅館某天來了一位特別挑剔的土豪,三番四次投訴晚餐的土豆片太厚,要求廚師重做。廚師惱羞成怒,故意把土豆片切得跟紙一樣薄,下油鍋炸出了一份薄到叉子都叉不起來的炸土豆片,原意是想迫土豪放下叉子以手進食,豈料卻得到土豪的擊節讚賞,好評一傳開,大家都來食這家炸薄薯片,店主幹脆自己開設餐廳,出售這種小食,薯片就是這樣不小心被髮明出來啦。
到了1920年代,自從發明了馬鈴薯削皮機,促使了馬鈴薯片的流行。一個南方的旅行推銷員幫助推廣了這種食品。他帶着皮箱在美國南部的雜貨店叫賣此機器,之後他更創立了公司,令他的名字幾乎成爲馬鈴薯片的同義詞。從1960年代開始,馬鈴薯片開始於全世界流行開來。
在中國,很久以前就已經有拿土豆製成薯片的歷史,在湖南的湘西地區,就可以發現當地居民將土豆切成薄片,晾乾後,經油炸後成爲一道菜餚或者是給孩子的零食。只是做法簡單,且鹽添加得很少。
02、薯片的做法
在工廠,首先將作爲原料的馬鈴薯去皮清洗。清洗後的馬鈴薯被輸送到蒸汽去皮機或機械去皮機去皮。然後進入第二臺清洗機,將殘留粘貼在馬鈴薯表面的薯皮清洗掉。清洗後的馬鈴薯,被輸送到在檢測臺上,實現手工分揀和整理去皮後的馬鈴薯。帶式輸送機將去皮後的馬鈴薯喂入到切片機。馬鈴薯被切成需要的薄片。並用水清洗遊離出的澱粉。清洗後的薯片被送到漂燙機中進行漂燙,從清洗和漂燙出來的薯片攜帶有大量的附着水。採用帶強風的振動篩,將單個的薯片分離開,並將附着水吹乾。然後輸送到油炸機,將薯片的含水量從80%降低到2%,得到酥脆的產品。油炸脆片的成品中的含油量在30%-40%之間。油炸後薯片被輸送到瀝油輸送帶,瀝乾產品表面殘留的油。油炸好的薯片被輸送到滾筒調味機對薯片進行調味,根據不同的產品添加不同的調味料。然後將調味好的薯片輸送到包裝車間,將產品包裝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狀。
其實我們在家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薯片。材料需要有土豆,鹽(或辣椒粉等自己喜歡的調味品)。將土豆去皮,切成很薄的片狀,上面塗上少許鹽或其他等調味料,放入可以用於微波爐加熱的盤子中。大火加熱四分鐘即可。
03、非油炸薯片
很多人認爲非油炸薯片就很健康了,其實未必。“非油炸”只是加工工序不同,商家的一個賣點而已。“非油炸”的膨化食品,是用擠壓膨化方法生產的,不需要油炸。但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數產品甚至高達30%以上,比起油炸製成的同類食品熱量並不低。此外,非油炸薯片由於工藝原因,風味可能會更差一些,需要更多的食鹽、穀氨酸鈉、甜味劑等調配,而且還會加入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等膨鬆劑。當你因爲食品是“非油炸”而放鬆警惕的時候,僅僅是鈉超標一項,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然了,無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只要是適量食用,都不會對健康產生什麼負面影響。
04、薯片包裝袋充氣
薯片裏面是有着很多氣體的,這樣看起來薯片就是很大一包,但是實際上裏面並沒有多少,很多人覺得是廠家用來顯得薯片量很多的一種策略,其實不然。首先裏面不是空氣,而是氮氣。包裝袋裏放氮氣的原因有四點。包裝袋可以防止運輸過程中對食品的破壞(膨化、油炸類食品一般很脆,吹鼓起來能極大的減少運輸等過程的破損);氮氣本身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並且廉價,可以避免好氧菌繁殖,防止食物變質;氮氣作爲惰性氣體,不會與食品本身產生化學反應;可以很好的防潮,防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