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服、溺水、燒燙傷……這些兒科急診中的常見傷害,請幫孩子遠離 | 健康大家談
兒科急診中最常面臨的就是兒童非故意傷害,跌落傷、燒燙傷、溺水……家長一不留神,孩子就受到了傷害。發生傷害後,學會正確處理非常重要,但更要學會預防。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內科主任王荃做客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指導、健康報社和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主辦的“健康大家談”直播活動,爲大家解答有關兒童非故意傷害的各種問題。
01
常見的兒童傷害有哪些
Q:在您的門診當中,最常遇到的兒童傷害是什麼?
王荃:在臨牀中,最常遇到的兒童非故意傷害包括:墜落傷(跌倒傷)、誤服、燒燙傷、交通意外傷等。除了上述列舉的傷害外,孩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潛在的危險不容易被家長注意到,如觸電、異物卡喉等。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夏季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去食燒烤,在食燒烤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燙傷和被烤串的籤子扎傷等情況。
Q:什麼情況下應該去急診?去急診前家長需不需要準備什麼?
王荃:如果孩子受到了傷害,建議家長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醫。就醫前,根據孩子所受到的傷害種類不同,家長也要有所準備:若孩子誤服了藥品,家長要帶上孩子誤服的藥品,以便醫生明確應從哪些方面爲孩子做檢查。若家長懷疑孩子出現了食物中毒,需帶上可能引發孩子中毒的食物或嘔吐物。
02
摔倒、誤服、溺水……這些傷害請幫孩子遠離
避免跌落傷
Q: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玩耍時免不了登高爬梯,一不小心就會跌落。如何避免跌落傷的發生?
王荃:跌落傷是最常見的兒童傷害。人們常說,孩子摔着摔着就長大了。從醫生的角度來說,更希望家長能夠規避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的跌落傷,如墜樓傷、嬰兒墜牀傷等。孩子跌落後最容易損傷頭部。因爲孩子的年齡越小,其頭部所佔身體的比例就越大。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生跌落後其頭部受到損傷的概率越大。
還要提醒家長的是,跌落的高度與損害的程度並不成絕對的正相關。孩子跌落的高度可能並不高,但一旦跌落,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顱內出血的情況。那麼,該如何避免跌落傷?
家長要明確的一點是,家裏也並不是絕對安全的港灣,家裏的安全隱患並不少,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家長要更加註意防範家中的危險因素。
對於小嬰兒,家長尤其要注意避免墜牀傷的發生。因此,給家裏的牀安裝牀圍非常重要。在挑選牀圍時家長不能只關注外觀,更要考慮到安全因素。有的牀圍與牀之間的縫隙過大,或者是牀欄杆之間的空隙較大,嬰兒很容易被卡在縫隙中,造成嚴重的後果。前幾天,我們急診科就收治了一名因頭被卡在牀圍與牀欄杆之間的縫隙中而受傷的嬰兒。到醫院時,嬰兒已經窒息,並出現了肺出血的情況。
對於有行爲能力的孩子,家長還應注意,不要將牀或可供攀爬的物品堆放在窗邊或陽臺上,以防孩子登高後摔傷。家中裝修時也應注意,儘量不要安裝能夠完全向外打開的窗戶,以免孩子不小心跌落窗外。
避免誤服
Q:很多兒童藥品(如退燒藥),都是水果味的,孩子不懂事就會去食。還有的孩子出於好奇可能會誤服各種零碎的小東西、洗衣液等,從而導致中毒或其他傷害,那麼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王荃:低齡兒童感受世界、瞭解世界的方式常常會通過“嘗”來實現。因此,誤服在臨牀上很常見。孩子可能食下去各種東西,其中最爲常見的是誤服藥品。
在此提醒家長:第一,要收納好家中的藥物。這裏說的“收納好”,不僅僅是把藥品的瓶蓋擰緊。因爲一個2歲的孩子,想要把瓶蓋擰開可能只需要10秒鐘,所以“收納好”一定是將藥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第二,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東西可以食,什麼東西不可以食。家長不要低估孩子,認爲“我的孩子還小,聽不懂”。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明白的。第三,如果家中長輩需要長期服藥,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吃藥。因爲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意願,所以當他看到長輩吃藥時,會認爲“我也可以食”。第四,不要給藥物賦予它完全沒有的功能,比如“你吃了這個藥就可以長高”“這是糖”等。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只有生病了才需要吃藥。
除誤服藥品之外,會給孩子造成嚴重傷害的是誤服強酸強鹼,如管道疏通劑。由於這類物品的腐蝕性非常強,孩子誤服之後,可能將孩子的口腔、食管灼傷,甚至會造成食管穿孔,以及嚴重的瘢痕形成,造成食管功能的喪失,有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發生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沒有收納好強酸強鹼類液體,比如把這些液體放在飲料瓶裏,放到孩子很容易拿到的地方。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如果要使用飲料瓶盛裝強酸強鹼類液體,家長要記得將飲料瓶上花花綠綠的外包裝撕掉,將其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預防溺水
Q:夏天,孩子們都愛戲水、撈魚,很容易出現溺水的情況,如何預防?
王荃:真實的溺水是無聲、快速的,而不是像影視劇中表演的“使勁撲騰、大聲呼救”那樣。當發現孩子在水中保持目光呆滯看向前方,頭上揚嘴微張的姿勢時,家長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溺水了。
預防溺水,家長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讓孩子游野泳。家長應帶孩子去正規游泳場所或其他安全水體,且周圍應配備有資質的救生人員。第二,家長要提醒孩子,當發現有人溺水了,不要盲目下水救援,而是呼救,找大人來幫忙。要讓孩子明白,能夠做到呼救,尋求大人幫助,就是一個小英雄。
約50%的溺水發生在家裏,尤其是低齡的孩子。只需水深5釐米的水面,孩子的頭面部浸到水中後2分鐘就可溺水。因此,家長要及時清倒水盆、水桶、水缸裏的水,並給水缸水桶加蓋。給嬰兒洗澡的時候不要因爲其他事情離開,即便是時間很短,也決不能把他單獨留在澡盆裏。
預防交通意外傷害
Q:假期出去遊玩的機會增多,如何預防交通傷害?
王荃:道路交通傷害通常是高能量的創傷,因此這是一種對孩子威脅很大的傷害。預防道路交通傷害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人都要遵守交通規則。同時,家長要對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告訴孩子“不在馬路上打鬧,不在機動車周圍活動”。對於家長來說,也要嚴格約束孩子的行爲。
提醒:第一,12歲以下的孩子不能獨自騎自行車上路。第二,16歲以下的孩子不能獨自騎電動車上路。第三,12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坐副駕駛。第四,孩子乘車必須使用安全約束系統。例如140釐米以下的孩子必須坐安全座椅、安全坐墊;140釐米以上的孩子應佩戴安全帶。第五,儘量不要用電動自行車帶孩子。如果必須要帶孩子,應給孩子佩戴合適的頭盔。第六,不要讓孩子坐在共享單車的車筐裏。
03
孩子不幸發生了傷害 家長應該如何做
Q:如果孩子不小心發生了跌落傷,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王荃:如果孩子發生了跌落傷,家長應先觀察孩子的狀態,不要急於將孩子抱起來。當孩子的肢體活動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時,表示沒有大礙。家長還應觀察孩子身體是否有肉眼可見的出血,若有出血要及時按壓止血。
若出現以下症狀,請家長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保障孩子能夠儘快被送往醫院。
1.當孩子的肢體出現畸形或疼痛時,家長不要隨意搬動孩子。如果有經驗,可以先對傷肢進行合理的固定,等待“120”的到來。
2.當孩子跌落後意識喪失,應儘快呼救並判斷呼吸,以儘早啓動心肺復甦。
3.當孩子跌落後意識清醒,但肢體無法動彈,家長不要輕易搬動孩子的身體。如果必須要搬動孩子的身體時,一定要確保孩子的頸部、背部和臀部保持在一個平面上,一定不要在孩子的背部懸空時抱起。
Q:如果誤服了藥品或其他物品,應該如何處理?
王荃:如果孩子誤服藥品或其他物品,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催吐,以免造成二次傷害甚至窒息。如果誤服的藥物造成孩子出現意識障礙等嚴重問題,必須儘快送醫。
如果孩子吞服了小鈕釦或類似圓鈍的小東西,家長可以先觀察孩子的反應,此類物品多數可自行排出。但如果孩子吞服了一個以上的磁力珠,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儘快去醫院。因爲當磁力珠進入腸道後,可能將兩層腸壁吸住,從而導致腸道局部缺血,甚至穿孔。還有一種很危險的東西是鈕釦電池。孩子吞服鈕釦電池後,鈕釦電池進入食道與液體接觸後會短路滲液,滲液極具腐蝕性,容易導致食道燒傷或穿孔。如果孩子吞食異物後出現吞嚥困難、聲音嘶啞甚至呼吸困難等,均需及時撥打“120”並儘快送往醫院。如果孩子吞食了尖銳物品,可送往醫院讓醫務人員幫助處理,不要自行摳取。
Q:夏天穿的比較少,很容易發生燒燙傷。發生燒燙傷後,如何正確處理?大家常說的抹香油、塗牙膏等真的管用嗎?
王荃:燒燙傷後一定不要塗抹如香油、牙膏,甚至香灰、醬油等,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會掩蓋創面,讓醫生不能快速地對傷情做出準確的判斷;另一方面會增加醫生清創的困難,並增加孩子感染的機會。一旦發生燒燙傷後,請記住5字口訣“衝、脫、泡、蓋、送”。
衝:將受傷部位放在涼水下衝,衝到受傷部位疼痛感減輕或緩解。
脫:將受傷部位的衣物脫掉,注意脫衣時不要隨意撕拉,以免造成創面的撕脫。可以用剪刀剪掉衣物,若實在無法脫掉衣物就不要脫。
泡:將受傷部位泡在涼水中(禁止使用冰水),泡到受傷部位疼痛感減輕。
蓋:將創面用乾淨紗布或毛巾蓋上,以免感染。
送:送到醫院。注意要將孩子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以免耽擱救治時間。
預防兒童非故意傷害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能夠做到有效看護,讓孩子在自己伸手可及的範圍內。一旦孩子發生危險,家長可以立即幫助孩子脫離危險。如果孩子不幸發生了傷害,也要及早正確處理,不要造成二次傷害。
希望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本文根據直播內容整理)
醫者名片
王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童重症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
“健康大家談”簡介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持作用,爲人民羣衆提供科學的健康科普知識,2020年初,健康中國行動推進辦向社會公佈了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名單。爲動員專家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形成系列品牌,專家庫管理辦公室將開展“健康大家談——國家健康科普專家系列直播活動”,由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具體實施,力爭聚合國家級專家資源,打造精品科普欄目,並通過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矩陣進行推廣,擴大權威科普內容傳播。
您也可掃描二維碼,回看精彩內容↓↓
策劃:方彤
文字:穆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