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麥芽糖的那些事
提到麥芽糖,腦海中就會想起”叮叮噹噹“的敲糖聲,當時就在想這麼硬的糖真的可以食嗎?麥芽糖對現在的00後,10後而言或許有些陌生,但它卻是80後、90後這一代人最甜蜜的童年回憶。
人們生產及食用麥芽糖的歷史悠久,蜂蜜、蔗糖和麥芽糖是中國古代三大主要甜味原料。麥芽糖也叫飴糖,又稱膠糖、餳糖,《詩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周原膴膴,堇荼如飴。這裏的“飴”指的就是如麥芽糖一樣甜。常見的麥芽糖有固體和液態兩種形式,固態的白色大糖塊,用錘子一下一下敲下來食。也有用兩隻小棍絞出來的液體麥芽糖,稱之爲攪攪糖。此外,相關的零食還有麻糖、街頭的糖畫和捏的糖人,龍鬚糖的雛形也是麥芽糖。現如今麥芽糖更多的是存在於各種甜點、糕點中,或者直接泡水喝。
麥芽糖與蔗糖的區別
1、來源不同
蔗糖主要是以甘蔗、甜菜爲原料製備而來的,而麥芽糖主要是通過澱粉水解得來的。
2、外觀不同
剛出爐麥芽糖通常爲金黃色膠體狀態,而白砂糖通常爲白色的結晶體。
3、分子構成不同
麥芽糖和蔗糖都是常見的二糖,但是卻是同分異構體。麥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聚合而成的,而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構成的,因此麥芽糖是還原糖,蔗糖不是還原糖。它們的甜味也因結構的差異而有所差異。如麥芽糖的甜味只有蔗糖的三分之一,蔗糖直接到嘴裏就可以感覺到甜味;麥芽糖的甜味更含蓄,需要唾液酶的分解後纔會給人以甜的感覺。此外麥芽糖中有一種叫低聚麥芽糖,我們平常喝的碳酸飲料、牛奶、乳酸菌裏都含有這種物質。低聚麥芽糖可以維持腸道內有益菌羣平衡,對人體內有益的雙歧桿菌有強大的增殖作用,抑制病原菌和腐敗菌生長,淨化腸道,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祕。
傳統麥芽糖工藝
傳統的麥芽糖的製作其實只需要小麥和糯米,如果你能瞭解其中的製作原理,也就能在家裏無壓力複製一份。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了解傳統麥芽糖的製作工藝。
1、培育麥芽將小麥(或大麥)用水浸泡,裝袋出芽後攤盤,每天按時噴灑清水,保持水分和溫度,5-7天后,取出搗碎加入米中。
這一步是爲了得到新鮮的麥芽,麥芽糖的原始製作離不開麥芽,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麥芽是植物種子,爲了使其生長,就必須消耗自身的儲備的能量,而麥子中主要爲澱粉,所以在麥種生長時,它自身產生了能降解澱粉的澱粉酶。麥芽中的主要是β-澱粉酶,它的作用就是將大分子的澱粉“剪切”成小分子糖,即麥芽糖。
2、浸泡糯米
取優質糯米浸泡4-6小時,洗淨約2小時,待蒸熟後冷卻,加入已搗碎的麥芽充分拌勻後,通常糯米和麥芽比是40:1。放入缸內,將口密封嚴實,讓其升溫發酵。
這一步就是讓麥芽中的β-澱粉酶與糯米中的澱粉充分接觸,因爲涉及酶反應,那麼就要考慮酶活的最適溫度及最適pH,對於β-澱粉酶,溫度不宜高過65℃,溫度過高會導致酶失活。
3、發酵,待大米在麥芽的作用下發酵8小時左右,第二天從缸裏取出。
4、過濾取汁。將發酵後的大米裝入口袋中,用特製工具,手工壓榨,將汁充分榨出流入已升溫的鐵鍋內。
5、加熱製糖。先大火煮沸,4-5小時後,逐漸將火變小。待汁中的水分蒸發後(粘稠度是關鍵。取少許在清水中浸泡看軟硬度),鐵鍋裏粘稠的部分即爲麥芽糖。
6、拉扯成成品。將深褐色的麥芽糖冷卻到一定程度後,用手工反覆拉扯,使麥芽糖慢慢變白變泡後,即爲人們食用的麥芽糖。
有人會好奇麥芽糖是如何變白的?原理很簡單,在拉扯麥芽糖的過程中,麥芽糖的溫度不斷下降伴隨着硬度不斷提高,在反覆拉扯過程中,麥芽糖包裹了大量的空氣,使原來密度變小了,麥芽糖變爲微小的結晶狀態,由於晶體的折射作用 ,光線不能透過,故其變白。
麥芽糖更容易升高血糖!
麥芽糖(飴糖)是糖類中的雙糖,它們被攝取後,會通過胃腸道中酶的消化分解作用產生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一個麥芽糖會產生兩個葡萄糖,更容易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嚴格限制麥芽糖飴糖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