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復課啦!看不清黑板,未必是近視
開學復課後,許多孩子發現上課“看不清黑板”,一定是近視嗎?不一定!
近日,劉女士帶着8歲的女兒到眼視光中心配鏡,說孩子眼睛近視了,看不清黑板。但經過檢查後發現,孩子並不是近視,而是“弱視”,且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視力恢復效果可能不理想。得知結果,劉女士很疑惑:“孩子看不清不是近視嗎?爲什麼都是看遠看不清,怎麼我家的就是‘弱視’呢?”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腦中80%的信息都是通過它獲取。但由於電子產品的普及和升學壓力的日益增大,許多青少年出現了各種視力問題,這其中,近視最爲普遍,也最受家長關注。但除近視外,弱視這一視力問題同樣不容小覷。
弱視是視覺系統發育過程中,受到干擾、阻礙與抑制,得不到視覺刺激,引起發育障礙與退化,包括形覺、色覺、光覺、立體感。它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發育性眼病,是視覺發育期內,由於單眼斜視、屈光參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覺剝奪等異常視覺經驗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相應年齡正常兒童,且眼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
近視和弱視雖都是看不清,但兩者有區別。舉個例子,若裸眼視力都是0.3的近視和弱視的孩子,通過戴眼鏡矯正視力後,近視的孩子能矯正到1.0或相應年齡最佳矯正視力,但弱視的孩子即使戴鏡,仍無法提高視力或不能矯正至正視,這就是近視和弱視的區別。
目前,我國兒童弱視發病率在3%左右,弱視兒童多達1500萬。弱視也是成人單眼視功能損害的常見病因之一。
弱視可分爲斜視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及形覺剝奪性弱視。其發病與遺傳因素、生產情況、母孕期間狀況(吸菸、酗酒、藥物應用)等多種因素有關。
弱視對孩子的影響涉及多方面:
一、影響視力和視功能。患兒視力低於正常,部分患兒會導致單側的眼睛恆定性內斜或者外斜的斜視性弱視。此外,弱視還嚴重危害兒童的立體視覺。立體視覺是視覺器官對三維空間各種物體的遠近、前後、高低、深淺和凸凹的感知能力。在弱視兒童眼裏,不能準確地判斷物體的方位和遠近,無法獲取精細的立體影像。
二、影響學習和生活。弱視會使學齡期孩子,因視力下降導致手、眼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跤,出現視覺信息處理障礙和閱讀障礙,導致閱讀速度慢、理解力差等問題。同時,弱視的孩子還將在升學和就業時受到限制,如航空、軍警、測繪、入伍、駕駛等。
三、影響心理健康。弱視兒童的感知會與正常視力的小朋友有所差別,這不僅會造成兒童學習和生活不便,還容易打擊其自信心,形成自卑、自閉的不健康心理狀態。
因此,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纔是解決兒童弱視的關鍵舉措。
很多孩子在體檢時被查出有雙眼弱視,必須通過配戴框架眼鏡進行屈光矯正來治療。這讓很多家長難以接受。
“能不戴眼鏡嗎?”實際上這也是很多學齡前幼兒家長的困惑。弱視兒童多有屈光不正,佩戴適合的眼鏡,不僅能使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清晰成像,還能使大腦視覺皮層接受良好的視覺刺激,促進視覺發育,這是治療弱視的首要措施。若是單眼弱視,可用眼罩遮蓋視力好的眼睛,讓孩子多用視力較差的那隻眼睛,促進弱視眼睛的發育。遮蓋後要遵循醫囑定期隨訪,觀察療效並防止好眼發生遮蓋性弱視。另外,還可進行一些視覺訓練來刺激孩子視功能的發育。
4歲~6歲是治療弱視的黃金期,在此期間,及時篩查並治療弱視,療效較明顯。過了這一階段,眼球逐漸定型,視覺發育逐漸停止,尤其是孩子在8歲之前如果沒有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導致視力永久低下甚至失明。
如何儘早發現孩子弱視?除了到醫院做視力檢測外,家長平日裏也可留心觀察小孩的行爲,看孩子是否經常眯眼睛,抱怨看不清;是否不能準確拿到東西,走路經常摔倒;側着臉看電視或者湊到電視機跟前;眼睛有鬥雞眼等現象,這些都可能是弱視的表現。
此外,家長還可以在家裏做一些簡單測試。比如拿東西遮住孩子的一隻眼睛,然後再遮住另外一隻,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遮擋某一眼時出現哭鬧、拒絕或拿不到東西,而遮擋另一眼時卻是正常的。
要想孩子有一雙健康的眼睛,家長要多方面關注。這裏提醒家長們,孩子出生後應每年到醫院做一次全面的視光檢查,看看屈光度、眼軸長度、角膜曲率等數據是否正常,同時也可以排查孩子是否有近視、遠視、散光、斜視、弱視或其他眼病。家長還要指導幼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觸、揉搓眼睛,以避免傳染眼疾。看書時光線要充足,不超過一小時,每天進行間斷性2小時戶外活動。
弱視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和孩子雙方配合。弱視進行干預治療後,雙眼或單眼視力達到正常,還不能放鬆警惕,只有視功能恢復正常,擁有雙眼立體視覺纔算治癒。因此,家長一定要帶着孩子堅持長期治療、按時複查和隨訪。
文:湖南省人民醫院眼二科主任 沙莎
張維夏 肖茜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