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我們爲什麼該戒菸?好處不是一星半點 | 世界無煙日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生活中,有些人由於積習難改,天天吞雲吐霧;也有的人“拿得起、放不下”戒菸屢敗屢戰,屢戰屢敗……莫慌!下面這些內容
能夠幫您樹立成功信心,掌握戒菸訣竅,還等什麼?
吞雲吐霧 危害幾何
使用任何形式的菸草產品都會損害人體健康。吸菸者有較高的罹患癌症、心臟病、呼吸道疾病或其他菸草相關疾病的風險。
當心“喘不過氣”
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22倍。每5位吸菸者中,就會有1位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是那些從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吸菸的人。吸菸會使成人哮喘惡化,增加急性哮喘發作的風險。吸菸可使結核病從潛伏感染狀態轉爲活動狀態的風險增加1倍以上,而且會加速該病的自然進程。
吸菸也會傷“心”
哪怕每天只吸幾支煙、偶爾吸菸或暴露於二手煙,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吸菸者罹患中風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2倍,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4倍。
增加癌症風險
有超過20種癌症與使用菸草有關。吸菸或使用可燃菸草製品,可能導致口腔癌、脣癌、鼻咽喉癌和食管癌的發生。吸菸者有較高的罹患急性髓性白血病、結直腸癌、腎癌、肝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膀胱癌等疾病的風險。有研究表明,吸菸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尤其是重度吸菸者和初次懷孕前就開始吸菸的女性。此外,吸菸會使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女性罹患宮頸癌的風險顯著增加。
影響您的“視”界
吸菸會導致諸多眼部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永久視力喪失。相較於不吸菸者,吸菸者有較高的老年性黃斑變性風險,而老年性黃斑變性會導致不可逆的視力喪失。此外,吸菸者罹患白內障的風險也比較高。白內障會導致視力受損,手術是恢復視力的唯一選擇。
不利於生殖健康
研究顯示,吸菸的女性易患不孕症,而戒菸可降低不孕、早產、低出生體重、流產等的風險。對於男性來說,吸菸會導致勃起功能障礙,若不盡早戒菸,還可能造成持續或永久的性功能障礙。
可能損害“顏值”
吸菸者會發現,無論是您的皮膚、夾着煙的手指,還是呼吸時,都會“充滿味道”。不管是使用可燃菸草還是無煙菸草,都會造成口臭。而且,吸菸會使牙齒變黃,增加牙菌斑。吸菸的人看上去也會更加“滄桑”,因爲吸菸會加速蛋白質的流失,消耗皮膚中的維他命A,影響血液循環,使皮膚提早老化。吸菸會讓皺紋爬上您的臉龐,尤其是嘴脣和眼睛附近,還會造成皮膚粗糙和乾燥。
不是“一個人的事”
吸菸不僅會傷害吸菸者個人,還會影響其家人和身邊朋友的健康。暴露於二手煙的非吸菸者,有罹患肺癌的風險。而且,暴露於二手煙還可能增加結核病從潛伏感染轉化爲活動性感染的風險。此外,二手菸也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二手菸會導致孩子的肺功能下降,並且在成年後繼續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形式影響着他們。學齡期兒童若暴露於二手煙,可能增加患哮喘的風險。兩歲以下嬰幼兒暴露於二手煙,可能引起中耳疾病,導致聽力受損。而戒菸能夠降低兒童因二手菸暴露所導致的疾病風險,如呼吸道疾病(哮喘)和耳部感染等。
何時戒菸都不晚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越早戒菸越好,不管什麼時候戒菸都不晚。戒菸的益處是立竿見影的——
停止吸菸20分鐘後,心率會下降。
停止吸菸12小時後,肺部呼出氣體的一氧化碳濃度會降至正常。
停止吸菸2周~12周後,循環功能與肺功能均會提高。
停止吸菸1個月~9個月後,咳嗽和氣短症狀會減輕。
停止吸菸5年~15年後,中風風險會降低至非吸菸者的水平。
停止吸菸10年後,肺癌死亡風險較吸菸者降低50%。
停止吸菸15年後,罹患冠心病的風險降至非吸菸者水平。
以上事實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應儘早戒菸。如果您在戒菸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到醫院的戒菸門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或者撥打全國專業戒菸熱線(4008085531)進行戒菸諮詢。
常見問題知多少
Q
加熱菸草製品的危害是不是要小一些?
A
加熱菸草製品中含有有害物質。提醒大家,從傳統的菸草製品轉向使用加熱菸草製品並不等於戒菸。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相較於傳統捲菸,加熱菸草製品危害較小”的說法。
Q
吸菸有害健康,那電子煙對人體也有害嗎?
A
市場上的電子煙產品種類繁多,大多由電源、霧化部件和控制單元構成。國內外的調查結果顯示,電子煙的使用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尤其是在年輕人羣中。
基礎實驗的研究證據顯示,電子煙的煙液和煙霧中含有有害物質,包括甲醛、乙醛、丙醛、多環芳烴以及菸草特有的亞硝胺等致癌物。電子煙的氣溶膠中還含有重金屬,如銀、鋁、鐵、鉻、鎳、銅等。研究證明,電子煙煙霧具有細胞毒性。研究證據顯示,電子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的發病風險。此外,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多篇病例報道顯示,使用某些電子煙產品會引起急性肺部損傷,如過敏性肺炎、瀰漫性肺泡出血、機化性肺炎等。
來源 | 《老年健康報》
作者 | 中日友好醫院菸草病學與戒菸中心 崔紫陽 肖丹
審覈 |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中日友好醫院菸草病學與戒菸中心主任 肖丹
策劃 | 譚嘉 王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