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入民心,話食科普在路上

食品安全入民心,話食科普在路上

8月21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科協、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河源市人民政府等聯合主辦的2020年廣東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主場活動,在河源市和平縣舉行。省、市、縣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和有關機構及學會負責同志,文化、科技、衛生領域的專家和科普志願者,和平縣的幹部羣衆、學生等1500多人蔘加活動。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青年教授趙力超創辦的話食科普團聯合倍特生命科學公司,在食品學院劉麗葵副院長與肖蘇堯副教授的帶領下參加“三下鄉”主場活動,圍繞食品營養與安全、人體生命科學兩大主題開展科普宣講。展區設置了老年人及兒童營養膳食科普手冊、倍特生命科學手冊發放、醬油及乳製品標籤選購講解、人體器官構造介紹以及真假雞蛋鑑別實驗等展示模塊,吸引衆多過往羣衆駐足傾聽。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追求中,健康問題是全民都需要重視的問題。隨着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於飲食健康和膳食營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日常飲食的要求也日益從“食得飽”到“食得好”再到“食得精巧”變化,這也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隊員們向前來圍觀的市民發放話食暑期下鄉“一起來康康”團隊在中國科協2020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項目資助下自制的《老年人膳食營養》、《學齡兒童膳食食譜》科普手冊,並對兒童及老年人平時的飲食營養情況提出建議,同時提供個性化的膳食營養參考食譜,真真切切地幫助大家往“食得健康,共奔小康”的目標前進。

面對衆多的同類型食品,如何去挑選更適合自己的一直是百姓心中的一個難題。爲了幫助和平縣居民解決這一問題,隊員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醬油及奶產品,通過指出醬油標籤上的“質量等級”的不同、講解配料表中對產品質量存在影響的成分、對比營養成分表中乳品與乳飲料的區別,讓居民切實地瞭解到不同類型食品的區別,並且學會選購自己所需的醬油和乳製品。

倍特生命科學與話食科普團長期存在合作關係,這一次下鄉他們將人體模型和移動實驗盒帶到活動現場,讓當地居民在體驗和動手中感受實驗的魅力、學習人體的知識。在活動現場,黃志亮經理一次次地將人體模型放平、拆卸,通過將每一部分的人體器官向大家展示,講解其功能並再將它們重新組裝回模型中,使得在場的觀衆更直觀地瞭解自身的機體運作。“這是我們必須瞭解的知識,你要把握機會好好學習一下。”一位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如是說道。

科普展示過程中,省科協黨組書記鄭慶順、省農科院副院長何秀古等多位領導蒞臨攤位參觀,科普人員通過利用海藻酸鈉和乳酸鈣的凝膠原理,向他們展示了假雞蛋的製作方法,並通過講解說明假雞蛋的製作成本高,市面上基本不存在假雞蛋。鄭書記聽完講解後,對我校積極參加三下鄉活動表示支持與肯定,並就部分食品安全問題向科普人員進行詢問,獲取解答。

食品安全入民心,話食科普在路上

科普團參與省科協“三下鄉”活動成員順利完成食品安全與營養科普及科技幫扶活動。團隊成員明確自己身爲華農師生的社會責任感,發揮所學專業特長,通過開展科普擺攤活動,讓食品安全與營養走進千家萬戶,讓生命科學知識變得觸手可及。用科普弘揚真理,用行動推動增強民衆食品安全意識,用知識助力中國衛生健康科普事業發展。

指導老師:趙力超

文案編輯:邱哲瀚

圖片來源:茹玉嬋/莫雲少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