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利魚VS巴沙魚

龍利魚VS巴沙魚

近幾年龍利魚和巴沙魚兩種魚類逐漸走進我們的視線之中,不管是超市還是餐廳都出現過這兩種魚的身影。你有沒有注意過兩種魚在價格或者口感上的不同,你能分辨出它們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廣受歡迎的魚排產品

目前完全剔除魚刺的冷凍魚排、冷凍魚片十分受歡迎,尤其對於小孩子以及不會吐刺星人來說,終於可以對着魚肉大快朵頤。不光是整塊食用,很多商家也將其當成水煮魚片、魚鍋的原始食材,向消費者售賣,逐漸代替了草魚等傳統魚類的地位。

雖然這些魚排已經十分常見,但是大家對它可能並不十分了解。就最簡單的原料來說,你能分得出來買到的魚排是巴沙魚還是龍利魚嗎?

龍利魚

“龍利魚”這個名字聽起來洋氣,但是中國人一定對它不陌生,因爲有些地方龍利魚又被稱爲鰨目。我們從小聽得繞口令“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裏提拉着五斤鰨目”,說的就是龍利魚。龍利魚的原名其實是脷魚,脷就是舌頭,也就是說漁民們把它稱爲龍舌頭。龍利魚除了主體的骨頭之外,確實沒有其他刺,完美的避免了食用過程中卡主魚刺的風險,也當得上“舌頭”的別稱。

龍利魚是一種海魚,屬於暖溫性近海大型底層魚類,中年生活在近海海區,其出肉率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口感爽滑,同時蛋白質含量高,是優質海洋魚類。與其豐富的營養相對應的就是它的售價,由於自然資源量少,大規模商業化養殖又屬於新興階段,龍利魚的價格比較昂貴,在100元/公斤之上。

巴沙魚

龍利魚的大受歡迎讓越南的漁民們十分的激動,因爲越南當地盛產一種同樣沒有什麼刺的淡水鮎魚——巴沙魚。巴沙魚是一種養殖的淡水魚,它們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食性廣、易飼養、無肌間小刺、利於加工。

巴沙魚肉質白嫩,味道也十分鮮美,並且加工成魚排之後,從外表上與龍利魚差別極小。雖說從營養價值和口感上來說,巴沙魚相比龍利魚都顯得有些遜色,但是基於它20-30元/公斤的親民價格,銷往海外同樣十分受歡迎。

極易混淆的兩種魚

其實這兩種容易混淆的魚類不僅僅困擾着消費者,也是各個國家海關的共同難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冷凍魚類進入國內市場,各地的海關也時刻擔心有商家掛着龍利魚的名頭,售賣巴沙魚。

其實這種錯誤的發生,也不全是出於不法商家單純追求利益,欺騙消費者的不良動機。批發和零售端業務人員專業水平欠缺,缺乏合理鑑別程序,是導致海產品貼錯標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如船運、分銷、分類、包裝等業務上,均可能出現人爲失誤,也是巴沙魚替代龍利魚的一個潛在原因。

如何鑑別龍利魚和巴沙魚

鑑於兩種魚類的極度相似,我們又應該如何準確進行分辨呢?

1.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價格上進行區分。龍利魚的市價會在100元/公斤以上,售價在30元/公斤左右的就一定不是龍利魚。

2. 仔細閱讀包裝與配料表。如果包裝上明確標註爲“巴沙魚”,英文爲“CABASA”或“BASA”等字樣,或產地爲越南的,可認定爲巴沙魚。同時也需要進一步閱讀配料表,防止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

3. 看肉質。龍利魚的魚柳非常薄,因爲龍利魚本身就很薄,切出來柳葉不會很厚,且顏色漸進,有花紋。巴沙魚肉質厚實且多爲冷凍出售,顏色發白。

4. 嘗味道。巴沙魚是淡水養殖的鮎魚,魚肉經過烹調,如果帶有河魚的土腥味,很可能是巴沙魚。而龍利魚是海魚,只有正常的海鮮腥氣。

最後也要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果發現自己購買的龍利魚產品實際上是以巴沙魚爲原料生產的,需要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019年10月,上海市錢先生髮現自己在某有限公司經營的超市購買“龍利魚柳”味道不對,懷疑有假。遂向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舉報。後該局經調查認爲,超市銷售的“龍利魚柳”產品實際爲巴沙魚柳,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最終錢先生也獲得了十倍價款作爲賠償金,共10,543.10元。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