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究竟指的是什麼?

“古典音樂”究竟指的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關於音樂的詞彙,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之外,出現頻率最高的,可能就是“古典音樂”一詞了。但是,對於“古典音樂”一詞的定義,在我們很多人的認知裏可能卻會存在着一些相左的看法。

有的人認爲沒有人唱的音樂就叫古典音樂,有的人認爲古代的音樂就叫古典音樂,還有的人認爲區別於流行音樂的音樂就是古典音樂……事實上,古典音樂的所指沒那麼簡單,但也並沒有那麼的多元和複雜。

提到古典音樂,“古典主義音樂”便是一個不得不提的話題。我們熟知的古典音樂三巨頭: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他們三人便是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無論你對古典音樂有沒有特殊的愛好,相信至少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大家都是聽過的。

古典主義音樂其實同時也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一個歷史階段的劃分,指的是從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這一時期於奧地利維也納形成的音樂,其又可分爲前古典主義音樂和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其中,以維也納三傑: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爲代表的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取得的成就更爲顯著。

回到我們的話題:“古典音樂”一詞的狹義所指,即是古典主義音樂。這一時期的音樂,以恢復希臘和羅馬的古典藝術爲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勻稱和協調,主要放眼於追求客觀的美。古典主義音樂的風格莊重而優雅,同時又洋溢着世俗生活的歡愉,預示了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的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兩百年後的二十世紀,當初興起古典樂派的維也納又誕生了三位傑出音樂家:勳伯格、貝爾格和威伯恩,其中後兩位都是前者勳伯格的學生。爲了區別於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的維也納三傑,他們師徒三人被稱爲“新維也納樂派”或“第二維也納樂派”。

此外,美籍俄裔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也在二十世紀創立了“新古典主義”音樂,試圖反抗當時興起的現代音樂的潮流。

雖然在或地點或名號上,新維也納樂派、新古典主義的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有相似之處,但他們的音樂在嚴格意義的、狹義的古典音樂的定義上來說都不能算是古典音樂,而要歸屬到現代音樂的範疇。不過,也正是從他們打着的名號來看,以海、莫、貝三人爲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確實對後世的音樂發展有着極其深遠而不可磨滅的影響。

對於廣義的古典音樂,其實有很多種解釋,其中較爲準確的還是“歐洲藝術音樂”,即大約從中世紀開始,於歐洲逐漸形成的一種專業音樂藝術創作。對於這種音樂,藝術性是其最本質和最重要的特徵。

歐洲藝術音樂與其他的非歐洲藝術音樂、世俗流行音樂的主要區別在於記譜法,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便是五線譜了。在這種西方的傳統記譜法中,作曲者在譜面上給樂曲規定了音調、速度、節奏和適於一段音樂的演奏方式。故而,這種音樂的即興演奏發揮空間是很小的。這一點,是極大地不同於非歐洲藝術音樂和世俗流行音樂的。

這種廣義的“古典音樂”一般來說有着系統性、經典性和嚴肅性三種特點。系統性即指這種音樂於歐洲音樂傳統的發展中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成爲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創作而存在;經典性即指這種音樂的社會影響較大,作爲經典而流傳後世;嚴肅性即這種音樂創作不以娛樂性或商業性爲創作動機或目的,而是爲了探索新的作曲手法和實踐某種音樂藝術理念。

所以說,即使是非古代人寫作的音樂,只要具備以上三個特點,一般也可以歸屬到“古典音樂”的範疇。“古典”一詞在這裏並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現代音樂中有的音樂也可以被看作是古典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古典音樂嗎?

在現如今音樂界的語境下不能算是。雖然“古典”一詞本身並沒有國家和民族性質,但“古典音樂”一詞在目前全世界的文化認知裏與中國傳統音樂是沒有關係的。

與“中國傳統音樂”意義相近的詞是“中國民族音樂”,非要和“古典”一詞扯上關係的話也只能叫“中國古典音樂”。單獨提“古典音樂”一詞,即是指向西方音樂。

這一點,除了讓世界格局重新洗牌,使得最高的文化話語權再次回到東亞之外,都是無法改變的,畢竟藝術本身也是一種意識形態。

當然,中國人也可以創作古典音樂,並且可以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典音樂。上世紀,隨着西方音樂文化的進入,我國也湧現出了一批寫作西方音樂的音樂家。很多如《故都素描》《黃河大合唱》《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之類的音樂作品兼具系統性、經典性和嚴肅性,都可以認爲是優秀的中國化的古典音樂作品。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