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調音師”是如何拯救跑調的人聲的?
相信大家經常能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百萬調音師”的視頻或段子。在視頻裏,原本唱得讓人難以恭維的歌聲在經過所謂的“調音師”的奮力搶救之後,一下子變得悅耳甚至驚豔了起來。
但事實上,像視頻中那樣在歌手唱歌的同時就進行同步精準的人聲處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還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一件事情(也許ai能辦到)。
至於視頻中“調音師”那些焦頭爛額、手忙腳亂的一通操作,其實也只是比較誇張的表演而已,畢竟現在技術水平下的調音臺還不具備音高修正功能。
流傳甚廣的“百萬調音師”一詞,其實本身不太準確。所謂的“調音師”,在一般情況下基本可以等同於“音響師”。
而音響師,在一般情況下,就是指在音樂、舞蹈、戲劇、文藝演出等特定的場所中,運用專業設備對各種聲源進行調控的從業人員。一般在演唱會等場合,音響師都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操控了整個聲音輸出的終端。
鋼琴調律師有時候也被叫做調音師。在前兩年比較火的一部懸疑電影《調音師》中,男主角的職業正是鋼琴調律師。
至於視頻中的這種能把不盡人意的人聲化腐朽爲神奇的職業,其實就是我們一般聽說和了解到的混音師。而這個對人聲進行音高校正的環節,相比於“調音”一詞,稱其爲“修音”也許更爲妥當。
值得注意的是,這整個調製的過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和錄製同步進行的,而是在錄製結束之後進行的。這也是混音有時候被稱作音頻後期處理的原因。
另外,其實不僅是人聲,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某些實錄的樂器聲軌也可以交給混音師來進行音高校正等調製的環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混音師自然不可能憑意念來工作,而在一般情況下,他們也不會用到硬件來修音。支持混音師的修音工作的,主要是幾款專業的音高校正軟件。
首先要介紹到的,便是之前因爲國內一檔嘻哈音樂節目而走入大衆視野的Auto-Tune了。在某加拿大電鰻的帶貨推廣之下,即便是對音樂製作一無所知的小白也能表示自己對這款軟件略知一二了。
Auto-Tune是由Antares公司出品的一款多平臺人聲及獨奏樂器音高修正插件,在業界有着“錄音聖盃”的美譽。其目前最新版本爲第九代,在此之前第八代是應用得比較廣的一個版本。相比八代,九代Auto-Tune的整個UI都進行了重做,功能也得到了優化和提升。
這款軟件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流行音樂的發展。歌手或者樂手再也不用爲了某一個或某幾個音沒唱準或沒彈準而不得不重錄了。這極大地提高了音樂製作的效率。
在進行修音操作的時候,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自動修音,一種是手動修音。在自動修音時,我們需要在軟件上確定自己曲子的調性,然後軟件便會根據這個調性來把音頻中偏離調性的音都給糾正回來。
而在手動修音時,軟件內便會呈現出音頻中的音高線路。我們便可以對照着左側的音高鍵位來對跑調的音符進行手動修正。(這個過程是很肝的。)
當然,這款軟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用途:製造“電音”。對的,那檔嘻哈音樂節目裏令人喜聞樂道的人聲電音效果,基本上就都是用這款軟件做的。
具體做法其實也非常簡單,參考加拿大電鰻的原話即可:
不過他這話也就是個前提:你要故意唱跑調。(你要實在跑不了調那也沒辦法。)
在完成了唱跑調的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在你的人聲軌道上面掛載一個Auto-Tune插件,然後選擇自動修音模式,選好調性,把RETUNE SPEED數值拉到0,再一聽,是不是有電鰻內味了?
筆者自己做了個音頻,大家可以聽聽效果,唱的是“Jony Kong Studio”:
加油,我們都可以當電鰻。
除了上述的這款被綜藝節目捧紅了的Auto-Tune之外,還有兩款專業修音插件在混音師手裏比較常用,它們分別是Melodyne和Waves Tune。
其中,在手動修音的領域,Melodyne是公認的好用。目前Melodyne已經出到了第五代。
另外,Waves Tune則是大名鼎鼎的Waves Audio公司出品的一款修音軟件。不過說實話這款的UI稍微有點過時,期待能迎來像Auto-Tune那樣的UI重做。
值得一提的是,Waves Tune有個很好玩的Receive MIDI的功能。只要先激活Waves Tune上面的Receive MIDI的按鈕,接着建立一個MIDI軌道,按照想法寫好MIDI,然後把MIDI的輸出設置成Waves Tune:
當前掛載該插件的音頻就會按照你寫好的音頻來進行修音,可以說這個對人聲電音效果的製作很友好了:
這兩款插件別的使用方法其實都和Auto-Tune大同小異,具體選擇哪款,主要看你覺得哪款自己用得順手,以及哪款的價格對你來說相對合適
修音軟件的出現一方面確實促進了音樂行業的發展,但在另一方面,似乎也成了一部分歌手爲自己唱功不足進行開脫的一個理由。希望在未來,越來越成熟的AI歌手的相關技術可以取代這部分歌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