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圈式麥克風和電容式麥克風有什麼區別?
相信不少同學在平時自己寫完歌之後,都會試着在自己的工作室或臥室裏編編曲、混混音。而要完成一首完整的歌,很多時候都免不了要錄音,特別是錄人聲。
可能,很多同學都對這一步比較頭疼。因爲如何錄出好的人聲其實還是個蠻大的課題的,裏面涉及到的知識有很多。
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開始錄音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們使用的麥克風,或者添置一款適合我們的麥克風。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麥克風一般來說都可以被分爲兩種,一種是動圈式麥克風,另一種是電容式麥克風。
聽到這兩個名詞可能不少同學會一臉懵,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動圈和電容這兩個詞就是表示這個麥克風收音的機理,是利用動圈還是電容來收音的。其中,動圈式麥克風的內部構造如下:
動圈式話筒是利用電磁感應現象製成的,當聲波使膜片振動時,連接在膜片上的線圈(也被稱作音圈)也會隨之一起振動。而音圈在磁場裏振動,其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電信號)。
在錄音的過程中,隨着麥克風對聲音的拾取,音圈中的感應電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會發生變化,其變化的振幅和頻率都由所拾取的聲音決定。這個信號電流經擴音器放大後傳給揚聲器,這時揚聲器就會發出放大的聲音。
比起電容式麥克風,動圈式麥克風的構造較爲簡單。同時,動圈式麥克風還能承受極高的聲壓,而且幾乎不受極端溫度或溼度的影響。
一般來說,現場演出多用動圈式麥克風。而一些諸如KTV、夜店之類的場所,裏面用到的麥克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是動圈式麥克風。
動圈式麥克風相對於電容式麥克風來說,有着更經濟耐用的特點,並且其在市面上的普及率會更高一點。
介紹完了動圈式麥克風之後,再讓我們來看看電容式麥克風的內部構造:
電容話筒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其極頭(上圖左側的結構),極頭由兩片金屬薄膜組成。當錄音開始進行,聲波引起其震動的時候,極頭的金屬薄膜之間的距離就會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其電容發生變化,電流於是便產生了。
因爲極頭需要一定的電壓來對其進行極化才能使用,所以電容話筒一般需要使用幻象電源供電纔可以工作。
電容話筒具有靈敏度高、指向性高的特點。而動圈式的麥克風因其線圈的特性,在收音的靈敏度上不及電容話筒的電容裝置。
但,這也不是說動圈式麥克風就比不上電容式麥克風。因爲如果收音太過靈敏的話,許多雜音和噪音也都會被拾取到。所以,這兩種麥克風都是有自己的使用條件和環境的。
電容式麥克風因其收音更爲靈敏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專業的錄音棚和一些專業的音頻工作室。
如果我們想在自己的臥室裏用電容式麥克風錄音的話,那麼最好還是對房間進行一下簡單的聲學設置,比如在牆上貼吸音棉等。不然靈敏的電容式麥克風也許就會收錄進一些你不希望有的聲音,比如房間混響等。
最後給大家推薦幾款入門級的麥克風。如果想要做一些現場演出,推薦選擇動圈式麥克風。這方面的麥克風可以選擇經典的Shure SM58。
相信玩過現場演出的同學都接觸過這款麥克風。這款麥克風的性價比比較高,產品質量也不錯,所以知名度很高,用的人也很多。選這款基本上都不會翻車。
另外,也不說這款麥克風就只能做現場麥克風,而不能錄音了。事實上,如果你的錄音環境沒有那麼專業,或者說完全沒有任何的聲學設置,這款麥克風錄音出來的效果真不見得比一些電容式麥克風差。
如果想要電容式麥克風,那麼自然也是有一些入門的選擇的。目前市面上在較爲專業一點的電容式麥克風裏,最便宜的應該就是Takstar PC系列了。下圖爲Takstar PC-K200:
此外,Samson C系列也是性價比較高的一類選擇。下圖爲Samson C03:
稍微貴點的話,還有Blue yeti系列的麥克風,下圖爲Blue yeti nano:
此外,Audio Technica AT系列的麥克風也是很不錯的入門級麥克風。下圖爲Audio Technica AT2020:
想在家裏使用電容式麥克風的同學,最好還是對自己的工作室或臥室進行一點小小的聲學設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