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下鋼琴伴奏織體的基本編配方法吧~

學習一下鋼琴伴奏織體的基本編配方法吧~

相信很多同學在剛開始學習編曲的時候,都會面臨一些樂器伴奏的織體如何編寫的問題。作爲在流行音樂中應用得最爲廣泛的樂器,鋼琴的伴奏織體的編寫自然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

在這裏,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鋼琴伴奏織體的一些比較基本的編寫方法。

鋼琴最基本的伴奏織體,自然就是柱式和絃了。所謂的柱式和絃,其實得名於其於五線譜上的音符羣的形狀。

垂直方向排列的幾個音符構成了一個類似柱子的形狀:

柱式和絃伴奏是表達的和聲色彩最爲完整而直接的一種伴奏織體,同時奏出的幾個音符直接傳達出和聲的效果,並有着一定的力度感。

在實際的應用中,以C大調四四拍節奏的1645的和聲進行爲例,我們可以編寫出如下的鋼琴伴奏: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況下,柱式和絃的伴奏需要在第一拍的音符上用上較大的力度,而後的三拍則需要用到稍微小一點的力度,以此來迎合四四拍的“強-弱-次強-弱”的強弱規律。

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一個小節只用一個和絃,在適當的位置插入一些過渡用的和絃(比如屬七和絃)有可能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聽感: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在根音上進行一些變換或者空拍等的方式來對伴奏的內容進行一定的豐富。

分解和絃伴奏,其實就是將柱式和絃進行分解,拆分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和絃音,其更加強調錶現每個和絃音自身的音效。

換句話說,就是不同時奏出而是逐一奏出和絃中的音:

分解和絃伴奏的音響效果沒有柱式和絃那麼強烈,其更加適合一些較爲舒緩的帶有敘述性的段落。很多歌曲的主歌部分都採用的是分解和絃伴奏。

在實際的應用中,以C大調四四拍節奏的1645的和聲進行爲例,我們可以編寫出如下的鋼琴伴奏:

一般來說,分解和絃伴奏需要搭配踏板使用纔會有較爲完整的和絃聽感,畢竟加了踏板才能使和絃的各個音有相互交匯的機會。

在Cubase裏,鋼琴的踏板表現爲cc64號Sustain控制器:

我們在每一小節第一拍的開頭繪製一個位於零的點,在第二拍的開頭再繪製一個高位的點,即可基本實現鋼琴踏板的功能。

事實上,純粹的柱式和絃伴奏和純粹的分解和絃伴奏都不是鋼琴織體中應用得最爲廣泛的。應用得最爲廣泛的其實是這二者的結合體,即半分解和絃伴奏。

半分解和絃伴奏,全稱應該是半分解半柱式和絃伴奏。這種織體的伴奏既存在多個音同時奏出的情況,又存在各個音相對獨立表現的空間。

這種折中的伴奏織體既不失柱式和絃伴奏的力度感,又不失分解和絃伴奏的敘述感,既可用於一些舒緩的主歌部分,又可用於一些堆積情緒的副歌部分。

在實際的應用中,以C大調四四拍節奏的1645的和聲進行爲例,我們可以編寫出如下的鋼琴伴奏:

這種織體的伴奏我們也可以給其加上踏板來增強和聲效果。

在實際的鋼琴伴奏的編寫過程中,爲了得到更好的聽感,我們往往要用到一些譜面上表現不出來的小技巧。在這裏給大家介紹兩個。

第一個,就是人性化偏差處理。用電腦編曲的一個好處就是演奏的節奏不會出錯。但是,太過準確的演奏在有些時候會讓人感覺沒有人情味。這時我們就可以對音符的節奏進行一定的調整,使一些音符的節奏變得稍微不那麼準:

我們可以像上面這樣將一些音符從節拍線上稍微拖離開一定的距離。注意,這個過程我們要做得隨機且適度,不然會讓人感覺錯拍了。

第二個,就是柱式和絃的柔化。同學們可能會發現,柱式和絃砸下去的聽感有點太過強硬了。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這樣強硬的聽感,但也不想要分解和絃那樣過弱的聽感,那麼我們就可以將柱式和絃分解化,柔化其聽感:

其實這個過程跟第一個小技巧有點像,也是將部分音符拖離節拍線。

其不同之處,就在於這個拖離一般來說要按照音高順序來。即讓較低的音搶拍,較高的音則按照音高順序依次延後。當然,反過來從高到低也可以。和絃的最低音可以不參與這個過程。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