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的和絃標記你都認識嗎?
相信很多同學在剛開始學習流行和聲的時候,都會被各種各樣的和絃標記折磨得不輕。這些標記有的如三和絃的和絃標記比較簡單,容易辨認,但也有很多帶着長長的尾綴令人摸不着頭腦。
那麼,這麼多形形色色的和絃標記我們應該如何辨認呢?
一般來說,一個和絃由三個部分構成,即和絃的根音、屬性以及變化部分(部分和絃適用)。
如上的Cm7(♭5)和絃,C是其和絃的根音,m7是其和絃的屬性,即小七和絃,而後面括號裏的變化部分♭5則是表明這個和絃裏的五音應該降低半音。需要注意的是,括號裏的部分是部分和絃適用的,不是所有和絃都有。
用五線譜表示這個和絃的音的構成則如下:
瞭解完這種結構之後,我們認識其它的和絃標記也就變得不那麼困難了。
三和絃是最簡單的一類和絃,分爲大三和絃、小三和絃、增三和絃以及減三和絃。
大三和絃的根音與三音、五音之間的音程分別爲大三度和純五度。大三和絃的標記一般標記出根音就行,屬性部分往往被省略:
小三和絃的根音與三音、五音之間的音程分別爲小三度和純五度,其屬性記號一般不能省略,用小寫的“m”表示:
增三和絃的根音與三音、五音之間的音程分別爲大三度和增五度,其標記的屬性部分用“aug”來表示:
減三和絃的根音與三音、五音之間的音程分別爲小三度和減五度,其標記的屬性部分用“dim”來表示:
在三和絃中,大小三和絃是比較常見的,增減三和絃則相對少見。其中,自然音階可以構成大三和絃、小三和絃以及減三和絃,而無法構成增三和絃。
七和絃分爲大小七和絃、大七和絃、小七和絃、小大七和絃、減七和絃、減小七和絃、增大七和絃。
大小七和絃是以大三和絃爲基礎,根音與七音相距爲小七度的和絃。因爲在和聲大小調、自然大調旋律小調中常常以屬音作爲根音,因此它也稱爲屬七和絃。大小七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一個“7”:
大七和絃是以大三和絃爲基礎,根音與七音相距爲大七度的和絃。大七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M7”:
小七和絃是以小三和絃爲基礎,根音與七音相距爲小七度的和絃。小七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m7”:
小大七和絃是以小三和絃爲基礎,根音與七音相距爲大七度的和絃。小大七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mM7”:
減七和絃是以減三和絃爲基礎,根音與七音相距爲減七度的和絃。減七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dim7”:
減小七和絃(半減七和絃)是以減三和絃爲基礎,根音與七音相距爲小七度的和絃。因爲它經常以導音作爲根音,所以它也稱爲導七和絃。減小七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Ø7”:
增大七和絃是以增三和絃爲基礎,根音與七音相距爲大七度的和絃。增大七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C△7(#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九和絃”、“十一和絃”、“十三和絃”其實都屬於七和絃的範疇,其標記情況可以參照七和絃的標記情況。
掛留和絃一般指用二度音或者純四度音代替原來的三度音而排列組合成的和絃。掛留和絃分爲掛二和絃與掛四和絃。
掛二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sus2”:
掛四和絃的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標上“sus4”:
掛留和絃的性質較爲不穩定,有着區別於大小三和絃的音響色彩。
加音和絃是在三和絃的基礎上加上一個三和絃和絃外音的和絃。加音和絃常見的有(加)六和絃與加九和絃。
(加)六和絃是在三和絃的基礎上加上六度音,其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寫上一個“6”(注意不要跟傳統和聲的第一轉位的六和絃搞混):
加九和絃是在三和絃的基礎上加上九度音,其標記方式是在屬性位置寫上一個“add9”:
事實上,加二度音的加二和絃(add2)也是較常見的,但是二度音上移八度就是九度音,故而其與加九和絃可以算作是同一個類別的。
帶括號的變化部分可以看作是在前面和絃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音的變化。這種變化一般有omit和升降音兩類。
omit是指省略和絃中的某個音,其標記方式是在變化部分標上“(omit+級數)”,比較常見的被省略的級數是3:
升降音就比較好理解了,指的就是你想把和絃裏的哪一級音進行升或降,就在括號裏標上相應的記號:
順便說一句,括號內其實可以不止標註一個升降音。在有多個升降音的情況下,多個升降音之間可以用逗號隔開。
以根音爲最低音的和絃是原位和絃,而以三音、五音或七音爲最低音的和絃則是“轉位和絃”。轉位和絃需要在和絃標記的最後補充上哪個音作最低音的信息,用“/+音名”來表示:
事實上,轉位和絃的最低音不一定非要是和絃內音,用和絃外音來做最低音也是比較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