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在歷史中是何時被馴化? 以及是如何馴化?

從歷史上看,鸚鵡因其合群、可愛的天性和高智商而在許多文化中扮演寵物的角色。它們出現在古代繪畫、文學甚至象形文字中。

公元前一千年,非洲和亞洲的精英階層將鸚鵡作為伴侶飼養。當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帶回鸚鵡時,它們變得流行起來,但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從他的探險之旅中帶回一些鸚鵡到美國時,人們對這些鸚鵡的興趣再次浮出水面。

隨著興趣的消逝又重拾,鸚鵡慢慢流行起來,成為我們今天在許多家庭中看到的常見寵物。讓我們回到過去,了解他們今天是如何進入人類家園的。

馴養鸚鵡的歷史

公元前1000年

公元前第一個千年期間,鸚鵡作為亞洲和非洲皇室和富有精英的伴侶飼養當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 327 年征服印度時,他將環頸鸚鵡和它們的表親亞歷山大鸚鵡帶回了希臘。會說話的鸚鵡在上流社會中變得如此受歡迎,以至於專業的鸚鵡老師被聘請來教這些鳥兒說拉丁語。

隨著公元 5 世紀羅馬帝國的衰落,人們對鸚鵡的興趣急劇下降在中世紀,隨著航海者帶著鸚鵡返回家園,人們對鸚鵡的興趣再次被激起。鳥類通常被當時的富人視為地位的象徵,並被關在裝飾性的籠子裡。

14世紀

葡萄牙人在 1400 年代中期控制了西非海岸的一部分,並經常帶回非洲灰鸚鵡。當時,教會非常尊重會說話的鸚鵡,以至於教皇馬丁五世 (Pope Martin V) 任命了一名“鸚鵡飼養員”來監督它們的照料。

15世紀

1504 年,亨利八世擁有一隻非洲灰鸚鵡,這是不列顛群島首次將鸚鵡作為寵物飼養。從 15 世紀初到 17 世紀初,歐洲船隻在世界各地航行,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合作夥伴,以養活歐洲蓬勃發展的資本主義。

一些動物被帶回來用於博物館、研究、寵物、動物園,以及作為收藏品的好奇心,稱為“櫥櫃”。鸚鵡是首選。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帶著亞馬遜鸚鵡作為他遇到的美洲原住民贈送的禮物返回西班牙,重新激發了人們對這種外來生物的興趣。

16世紀

在 16 世紀,亨利八世與一隻心愛的非洲灰鸚鵡住在漢普頓宮。

鳥類和籠子在法國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一個工匠組織致力於製作精美的鳥籠。查理五世甚至擁有鑲嵌寶石的鳥籠。雖然這個時代的籠子沒有存活幾個世紀,但有些籠子在時代藝術中有所體現。

18和19世紀

寵物在18世紀的凡爾賽宮廷開始流行,法國國王的情婦杜巴里夫人就對鸚鵡情有獨鍾。他們激發了人們對異國寵物的濃厚興趣,尤其是鸚鵡和猴子,它們很容易訓練和運輸。杜巴里夫人甚至有一位海軍軍官因為送給她一隻綠鸚鵡而被國王封為爵士。

奧凱利上校擁有一隻最著名的鸚鵡。他在布里斯托爾為她支付了一百幾尼,在接下來的 30 年裡,她成為了英格蘭的名人。

在 19世紀,寵物店開始在露天攤位上展示馴服的鸚鵡,鼓勵人們與體型較大的鳥類更親密地接觸。這些大型鸚鵡中有許多都是幼年時由店主帶入並訓練的。他們沒有使用恐嚇作為訓練方法,而是使用正強化來訓練它們,這創造了將這些鸚鵡作為寵物飼養的更高潛力。

鸚鵡在 1800 年代被引入英國,吸引了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並開始在美國養鸚鵡70 年代的鸚鵡所有權。

鳥類獸醫協會成立於 1980 年代,旨在幫助保護寵物鸚鵡的安全。

今天

鸚鵡是當今流行的寵物。非洲灰鸚鵡、金剛鸚鵡、鳳頭鸚鵡、虎皮鸚鵡和愛情鳥是常見的寵物鸚鵡,僅舉幾例。鸚鵡的飼養方式通常對其性格有很大影響,作為寵物飼養的鸚鵡已經習慣於互動,以確保它們信任和馴服。

但它們與人類的關係可能​​很複雜。可悲的是,它們的流行導致了非法貿易,一些物種面臨滅絕。通過提供收入和推動旅遊業,這種貿易可以為某些社區帶來經濟利益。將野生捕獲的鸚鵡進口到美國和歐洲是非法的,但由於價格高昂,這些鳥繼續被走私進來。

結論

幾個世紀以來,鸚鵡一直被記載為富人和精英的伙伴。他們過去和現在都因其鮮豔的羽毛、可愛的氣質和迷人的迴聲能力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它們越來越受歡迎,大約有800 萬隻鸚鵡被當作寵物飼養。將鸚鵡作為寵物飼養需要進行徹底的研究和訓練,因為它們本質上是野生鳥類。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