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長期籠養的貓,後來都怎麼樣了?
前段時間,組長的一個朋友將自家兩隻貓咪寄養在了我家。
一隻是橘貓,性格活潑、大大咧咧,一來這裏就熟悉了環境;
另一隻是小白貓,卻嗚嗚亂叫,直至躲進了牀底才安靜了下來。
這隻小白貓看起來瘦弱,卻也兇巴巴,哈人哈貓,性格膽小、焦慮,容易應激、有攻擊性。
一問才瞭解到,原來這隻貓咪以前有段時間是一直被籠養着的。
籠養對很多鏟屎官來說並不陌生,有些人經常性關貓,有的甚至一天24h都不讓貓咪出來。
長期籠養貓咪可能方便了鏟屎官,但對貓咪來說是怎樣的感受呢?是否違背了貓咪的天性?又會給貓咪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ps:本篇所討論的籠養是指長期+長時間關貓:讓貓咪長時間生活在籠子裏,很少或幾乎不給貓咪出籠子的機會;不包含很多家長反映的:因爲工作原因或生活習慣晚上關貓+白天散養的養貓模式。
籠養寵物這事一直爭議不斷,有人認爲籠養殘忍,有人認爲籠養也有一定的好處。
但有一些寵物醫生大肆推薦籠養貓,稱籠子能給貓咪帶來心理安慰,認爲對貓咪疾病的預防和壽命的延長有所幫助,甚至能讓貓咪性格變好,這無疑就誇大了籠養的好處,有失偏頗了。
何爲籠養?
就是讓貓咪在看得見籠外世界的情況下,長時間呆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喫、喝、拉撒睡都在裏面,極大地限制了貓咪的活動空間。
更是對他們天性的抹殺。
貓的祖先來自廣袤無邊的沙漠,其自身活力絲毫不亞於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嬌小的體型更助長了靈活性,就非常需要一個廣闊的空間來奔跑、爬跳,捕獲獵物。
貓咪天性好動熱愛追跑,人類短短几百年的馴養根本無法改變,就算是現代的寵物家貓,基因裏都還是一隻只捕獵小能手。每天要適當地奔跑、補抓,他們的生活纔有意義和樂趣。
貓咪擁有強烈的領地意識。在高處看望自己的領地,以及在領地裏巡邏,是貓咪的必備日常。
有研究表明,貓咪的領地一般在50~100米,經常性的巡視領地能促進安全感。
而籠養幾乎就是一個鐵皮監獄,從根本上限制了貓咪們的自由行爲活動,是反貓性的一種錯誤飼養方式,其影響相當於是一種慢性自殺。
有人納悶了,現代家貓不也相當於住在一個大籠子裏?
是的,現在很多人把貓養在門窗緊閉的房裏,房子算不算一個大籠子呢?
只要是人住的地方,再小的公寓、房間,貓咪都能盡情地跑、跳、rap,能多接觸環境、和人互動,總比整天憋在睡覺都週轉不開的籠子裏來得自由快樂啊!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貓咪可以自由出入家門,出去一片自然天地玩耍,晚上又能回來睡覺喫飯。
但遺憾的是,國內動保法還未成立,讓貓咪在外遊蕩的話要面臨的生命威脅實在太多,且不說食物難以保障,遇到施虐者、交通事故、疾病等無人救助,貓命難保,因而家養不籠養,是目前最適合他們的。
1、可能導致抑鬱/暴躁/攻擊性/自殘
長期籠養,主人餵養打掃是方便了,但對貓來說,是一種摧殘。
天性喜動、精力旺盛的貓咪活動空間僅有狹小的籠子,喫喝拉撒只能在小隔間、挨着廁所睡覺、挨着廁所喫飯喝水、能看見外面的花花世界卻觸不可及。
別說貓咪了,人在牢籠,不病也瘋。
長期把貓咪關在小小的鐵籠裏,貓咪一開始可能會不解、焦躁和恐懼,一直抓撓很想出去;慢慢地,貓會變得異於常態地暴躁,甚至你一靠近它還可能會攻擊你;
接着貓咪可能會放棄掙扎,變得暗自焦慮;最後可能會接受現實,從而無精打采,喫飯不積極,動也懶得動,這便很可能是抑鬱了。
如果心理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貓咪可能會拼命舔自己,把自己舔禿,或者時不時傷害自己,間歇性撕咬籠子等等。
2、直接影響貓咪生理健康
這樣長久下來,貓咪的運動量嚴重不足,可能會導致骨骼發育延緩、發育不良甚至發育異常,嚴重的還會導致肢體發育畸形或癱瘓!
此外,缺乏運動會使得本來活力滿滿的貓咪無處發泄精力,可能會出現肥胖以及排泄物滯留的情況,甚至引發一些肝腎臟、泌尿問題,連帶着心臟也可能出問題。
同時,生理問題和心裏問題相互影響,很容易惡性循環。
其實看到朋友那隻小白貓,以前長期被籠養過,導致現在身形瘦弱、情緒不穩,我是非常心疼的,並且提倡身邊的任何一個鏟屎官都不要長期籠養貓貓。
但也不是說絕對不可以籠養,在一些特定情況下還是可以短暫籠養的。但最好要符合規定,給貓準備3平米以上的籠子。
可以的話,固定一段時間打開門,讓貓咪出來走走跳跳。
當然,也要在籠子裏放上柔軟舒適的墊子,或者放點小玩具小零食,勤打掃消毒,讓貓貓在籠子裏的時間更舒適、開心。
以下幾種特殊情況,就可以考慮暫時籠養貓咪。
1、貓咪身體不適/疾病
貓咪生病了,比如貓蘚等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貓咪需要靜養,也需要主人集中照顧,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暫時籠養。
有時候貓咪需要曬太陽或者做霧化治療等的,籠子也能派上用場。
2、改善貓咪的壞習慣
如果貓咪處於發情期,或者可能最近心理壓力大而導致隨地便溺,這時候爲了讓貓咪度過這個時期,防止牀、沙發、衣物被尿到,在鏟屎官睡覺或者不在的時候,可以把貓咪放在大大的籠子裏養,或許能有效改善貓咪的壞習慣。
3、新貓隔離
當家裏來了新的貓咪,爲了防止新來的身上有隱藏的傳染疾病,或者和原住民發生衝突,可以將新來的貓咪短時間隔離,並用布遮蓋起來,避免新舊居民過多的眼神接觸。
且新貓來到新環境,會感到害怕,獨立的空間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增加它的安全感。
4、母貓孕期或哺乳期
一隻懷孕的貓媽媽會比較嗜睡,可能比較不喜歡被打擾,籠子可以是個好去處,也可以成爲一個生產的安全地帶,用以規避應激。
總的來說,長期籠養對貓來說確實是殘酷的,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建議大家不要選擇籠養,長期籠養對貓咪的身心健康都會有不可逆的傷害。
既然養貓了,就請愛貓,對貓負責,而不是隨意待它,更不要覺得貓咪是自己的附屬品,自己開心就好,貓咪的心情及健康不重要(沒錯,真的有養貓的人跟我說過這樣的話……)
我是家有十隻貓的戒貓組長,拒交智商稅,科學養貓,歡迎關注咯~